分佈式系統關注點(21)——構建「易測試」系統的“六脈神劍”

如果第二次看到我的文章,歡迎右側掃碼訂閱我喲~  👉

每週五早8點 按時送達。當然了,也會時不時加個餐~

 

 

這篇是「分佈式系統理論」系列的第20篇。提前預告一下,後面還有一篇文章,這個系列就結束了。

 

在之前,核心的概念都講的差不多了。前面Z哥帶你已經聊過了「數據一致性」、「高可用」、「易擴展」、「高性能」主題下的一些實踐思路。

 

這篇講怎麼構建一個「易測試」的系統。

 

 

作爲一位開發人員,可能一聽到測試就想關掉這篇文章了。那我只能說too young,too naive。

 

作爲關注我這個號的“跨界者“們,你不能將自己的邊界劃的太清楚,特別在當下這個變化越來越快、適者生存的時代。要活的像“水”一樣,與所處的環境結合的更緊密。

 

除此之外,測試工作並不是單單測試人員的事,開發人員是不是編寫了一個易測試的系統也至關重要。

 

 

在Z哥我過去的幾年coding經驗中,總結了六點認爲有助於構建出一個易測試的系統建議,在這裏分享給你。

 

 

第一點,分層。分層其實除了之前聊到的「易擴展」之外,對於測試工作的進行也是有很大幫助,規模越大的系統越是如此。

 

腦子裏想象一下,一條業務線好比一根管道,每一次的業務操作會經歷整根管道的流轉最終到達終點。

 

往往很多時候,其實我們已經定位到了問題可能產生的範圍,但是由於項目沒有做好分層,導致每一次的測試工作不得不“從頭開始”。這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

 

做好分層只要記住一個概念就行,「高內聚低耦合」。具體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文末放鏈接。

 

 

第二點,無狀態。前面的文章裏說過,滿足無狀態的功能點意味着可以動態的進行擴容而不用考慮“狀態丟失”問題。其實同時它也支持了一種測試場景,就是「容量規劃」。

 

爲了支撐業務的不斷髮展以及不定期舉行的大型活動,我們需要清楚的知道,到底部署多少臺機器爲宜。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拍腦袋的方式進行,儘量多加一些就好了。但這不是一個科學的方法,也容易造成更多的浪費。

 

進行容量規劃的過程就好比通過水龍頭裝水到一組杯子裏。比如,你現在的要求是1分鐘裝入3L水,那麼通過不斷的調整杯子的數量和大小,理想情況是剛剛好達到這個要求爲宜。

 

如果此時支持無狀態,那麼整個過程中水龍頭一直開着就好了,你只要專心調整杯子的數量和大小就行。做好無狀態具體也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文末放鏈接。

 

 

第三點,避免硬編碼,儘量配置化。可能你一看到那些龐雜的配置項就頭疼,但是不得不說,配置對於測試工作的開展是有很大幫助的。

 

反而用“眼不見爲淨”的方式,硬編碼到邏輯代碼中是“掩耳盜鈴”的辦法。

 

特別是以下這些用途的變量,儘量放到配置中去,否則每次配置的變更都需要重新打包編譯代碼,是多麼麻煩的一件事情。

  • 容量類的配置

  • 次數類的配置

  • 開關類的配置

  • 時間類的配置

 

這些類型的配置之間的共同點是,沒有永遠正確、永遠合理的配置。你要根據你當前的需求,不斷的調整他們。

 

如果可以引入一個集中式的配置中心就更好了,這樣可以不用一個個登陸服務器去修改配置。

 

 

第四點,依賴注入。如果你平時經常編寫單元測試的話,對這個應該感受頗深。因爲支持依賴注入的代碼,更容易編寫單元測試。

 

但它的價值還不止於此,隨着系統規模越來越大,對於直接在生產環境進行故障演練需求越迫切,因爲這才足夠真實。

 

但是又要求不能對正常的業務數據產生影響,怎麼做?那就只能單獨準備演練數據,然後寫入到單獨的數據庫中。

 

這個時候,依賴注入就起作用了。我們可以將載入數據源的地方設計成支持依賴注入的,如此一來,你就可以靈活的切換到不同的數據源,進行故障演練。

 

public interface IDataSource{
    public string getName(int id);
}
​
public class DataSourceMysql implements IDataSource{
    public string getName(int id){
        // 從正常的數據庫裏中獲取數據。
    }
}
​
public class DataSourceDrill implements IDataSource{
public string getName(int id){
        // 從故障演練的數據庫裏中獲取數據。
    }
}
​
public class UserBLL{
    private IDataSource _database;
    public UserBLL(IDataSource database){
        _database = database;
    }
    
    public void MethodA(int id){
        // do something...
        
        var name = _database.getName(id);
        
        // do something...
    }
}
​
//以下是調用的時候
new UserBLL(new DataSourceMysql()).MethodA(id);  //處理的是正常數據
new UserBLL(new DataSourceDrill()).MethodA(id);  //處理的是演練數據

 

 

第五點,打日誌。測試工作最終做的好不好,看的是數據,是結果。這就意味着,對一個系統要求是「可觀測」的。

 

一個系統的運行過程怎麼來觀測呢?就是通過各個地方的打日誌。

 

之前聽說過一個自嘲的段子,說我們中國程序員在硅谷爲什麼混的沒印度人好,就是因爲沒人家日誌打的多。說明我們很多時候都在靠“直覺”做事,但直覺會經常翻車~

 

怎麼打好日誌?主要就是2個事情,「梳理」和「歸類」。先梳理羅列一下各個打日誌的地方,然後通過“目的”進行「歸類」。

 

比如你是想以應對方式來歸類的話,日誌可以分爲馬上處理,定期處理,定期關注,事後排查等等。

 

你想以重要程度來歸類的話,就是嚴重錯誤、錯誤、警告、普通信息等等。

 

【Fault】2019-05-24 09:01:07.669 | xxxxxx
【Error】2019-05-24 09:01:07.679 | xxxxxx
【Warning】2019-05-24 09:01:07.689 | xxxxxx
【Info】2019-05-24 09:01:07.699 | xxxxxx
...

 

記住,不要過分吝嗇你的磁盤空間,那點錢不值得你用更多排查問題的時間去換

 

 

第六點,接口版本化,並且向前兼容。用戶規模越大的系統,越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發佈,需要像一滴水滴到紙上一樣,緩慢的進行蔓延,進行更新。這其實也是一種試探性的測試方式。

 

版本管理怎麼進行呢?首先你得要有一個版本管理中心,管理着不同版本之間的依賴關係。比如以下這樣。

其次,你要有一個集中式的分發請求的地方。比如網關或者一些服務治理解決方案。

 

然後,在程序往下游系統發起請求的時候,將自己的版本號在消息頭中帶給網關或者服務治理框架。由他們通過上面的這個依賴關係表,路由到指定版本的服務節點上去。

 

 

除了這個之外,你的接口實現邏輯上還需要向前兼容,否則請求是路由過來了,處理不了還是白搭。



總結一下,今天沒有寫什麼技術性的東西,主要就是一些思路上的東西。其實,哪怕你的程序不具有「易測試性」,並不會阻礙測試工作的進行。但這並不意味着,它不重要。

 

你不重視它,它也不重視你,更容易給你找麻煩。誰都不希望每天都在修bug,你說是吧?

 

 

 

相關文章:

 


 

作者:Zachary

出處:https://www.cnblogs.com/Zachary-Fan/p/easytest.html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一下右下角的「推薦」。

 

這樣可以給我一點反饋。: )

 

謝謝你的舉手之勞。

 

既然看到這了,送我一個「贊同」吧,支持我的創作。

想更進一步和我一起玩耍,歡迎「搜索微信公號:跨界架構師」或者在「右側掃描」。

內容包括:架構設計丨分佈式系統丨產品丨運營丨個人深度思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