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上所有人都住在同一條街,那會是怎樣的景象?

簡評:「美元街」是一個神奇的網站,它設想了一個所有人都住在同一條街上的世界,他們的房子按照收入排序。你花越長時間瀏覽這個網站,就會越清晰地發現我們所有人的基本需求都一樣。從中你能得到一個啓示是 —— 我們彼此間的共同點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多。

本文系譯文,原文作者是比爾蓋茨。

​​​我對一個叫做「美元街」(Dollar Street) 的網站着了迷。

「美元街」由《真相》一書的聯合作者安娜·羅斯林·於倫(Anna Rosling Rönnlund)創建,它設想了一個所有人都住在同一條街的世界,房子按照收入水平依次排列。最窮的人住在街的一頭,最富有的人住在另一頭。​

​比起房子的位置,收入水平更能說明人們的生活狀況。不管何時去到一個新地方,我都會去尋找反映當地家庭收入水平的線索 —— 有電線嗎?房子的屋頂是什麼樣的?人們是騎自行車還是走路出行? 

這些問題的答案,會告訴我很多關於當地人的信息。

如果我看到電線,就知道這地方的家庭也許能用上電 —— 這意味着孩子們在太陽下山後也有足夠的照明來寫作業。

如果我看到拼裝起來的屋頂,就想到這個家庭在雨季可能無法安睡,因爲那會又溼又冷。

如果我看到自行車,就知道人們不必每天花上幾個小時步行取水。

「美元街」對收入水平的重要意義進行了精彩的詮釋。

安娜將攝影師派往世界各地,捕捉了幾百個家庭的影像。你可以根據收入和地點,甚至是家庭用品將這些家庭分類(例如,你可以拍攝牀、洗潔精或者烹飪用品)。每個房子都被精心標記,還配上了住在這個房子裏的家庭介紹。你可以在網站上瀏覽每個家庭的 135 件物品,從他們家的大門到他們穿的鞋子。

當你開始比較這些生活物品的時候,「美元街」就變得特別生動。我發現各種牙刷的照片特別有趣。街那頭最窮的家庭會用手指或木棍來清潔牙齒,可一旦達到一定的收入水平,每個人都開始使用起塑料牙刷。 

你花在瀏覽「美元街」上的時間越多,就會越清晰地發現我們所有人的基本需求都一樣。

人們如果有更高的收入,就會想要花錢買同樣的東西,無論是生活在中國還是喀麥隆。在一天結束的時候,我們都想要堅固的屋頂、更有效率的出行方式和更好的工具來照顧我們自己。這對我們是一個美好的提醒:我們與世界另一端的人,有着比我們想象中更多的共同點。 

安娜和她在 Gapminder(一家瑞典非盈利機構,旨在用生動的統計數據提醒我們差距的存在)的團隊成功地捕捉到了我所見過的最完整的人類圖景。

我可以花好幾個小時瀏覽「美元街」,希望你也能去看看。


原文鏈接:What if everyone in the world lived on the same street?
推薦閱讀:比爾·蓋茨:如果你想了解硅谷,就看《硅谷》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