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博物館:解惑時刻

        香港博物館,與香港科技館面對面,逛館相當方便。

        爲什麼二月的HK霧氣如此厚重?

        因爲香港於二月至四月間經常濃霧瀰漫,能見度極低。這是歷年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司空見慣,是這裏人民的生活常識,今年如此,年年如此。

        爲什麼這裏的道路名都如此文雅?單看每個字都很美好,組合起來卻Get不到歷史底蘊?

      軒尼詩,堅尼地,寶雲道,彌敦道……在香港大街小巷中總會遇到幾條名字聽上去都很美,卻不知道爲何取名如此?到底在傳達什麼思想?有什麼歷史典故嗎?……各種不知名的疑惑都能上線。  逛完博物館,這一切便豁然開朗,因爲這些道路都是人名,是歷任香港總督名,只是當時給這些政界名人取的漢語名字功底都相當深厚,與英文發音相似,漢語字面還十分的優美。 不過,在這裏看到一個很美的中文名字,那不一定是華人名字,真的,在這裏,屢見不鮮。

        HK也是多災多難的過去,各種文化入侵,各種政治勢力掌控,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也很難預測下明天又將有何風雲上演。

        香港土著居民也是多種多樣,如果不看此處的介紹,從看港劇,香港電影之類的,很難知道背後有那麼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齊聚在這裏生活,只會偏見的認爲這裏是由全國四面八方的人遷過來,避災避難,已經放下了先前的文化烙印,重新融入這邊的生活文化而定居在了這裏。或是一直居住在這裏,並木有大的文化單支的遷徙和傳承。

      香港博物館文字圖片說明的比較少,都是直接上3D模具,直接復原當時的場景,豐富的真實場景觀賞起來讓人身臨其境,體驗效果特別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