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變了我們什麼?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或收錄)

十餘載寒窗苦讀,四千多個日夜拼搏。今明兩天,高考生們陸續走進神聖殿堂。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季多了幾分懷舊情緒。因爲,從1977年恢復高考今年,時間已經整整走過了42年。

據瞭解,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舉行的,全國有570多萬人參加了考試。雖然按照當時的辦學條件只錄取了不到30萬人,但是它卻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重新拿起書本,加入到求學大軍中去。

報載,國家一決定恢復高考,有資格報考的人便蜂擁而至,二三十歲的青壯年男女,從車間、農田、軍營……走進了改變自己和國家命運的考場,當時參加高考的甚至有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師生,大家攜手同進一個考場,一塊來擠“獨木橋”。

1977年,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許多人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中國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

如今,隨着國內高校的增多和高校的逐年擴招,高考不再像當年“千軍馬馬過獨木橋”有那麼高的門檻了,越來越多有志向學的人得以走進“象牙塔”。

又是一年高考時,做爲一名經歷過這一“人生大考”的高考生,筆者的感慨很多,除了於歲月洪流中尋找當年的點點滴滴之外,還生髮出一些諸如“年年歲歲‘考’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式的感慨來。

如果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高考改變的是個人和國家的命運的話,那麼,今天的高考又改變了我們些什麼?

筆者認爲,高考改變的是一個人做人和做事的態度。

高考,對於青年人來說,可謂是接受挑戰的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因爲它不光是檢驗十餘年寒窗苦讀的成果,還是我們人生路上的一個精神座標。

一個人從呀呀學語、蹣跚學步到走進學堂、接受啓蒙之禮,再到成長爲知識青年,這期間,要經歷4000多個日夜。寒來暑往,囊螢照讀,我們一次次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挑戰難關,通過一次次的考試洗禮,一次次戰勝自我,有淚水有歡笑,有光榮也有夢想。

正是由於這些時日知識上的日積月累和每一次考試實戰的磨鍊,我們才逐漸成長進步。十年寒窗,學習的是知識,增長的是才幹,磨鍊的是心智,可以說是一個淬火的過程。

如今,結束了發奮讀書的日子參加高考,不光是檢驗我們的學習成果,還是爲下一次揚帆起航加油,更是我們實現人生目標的新起點。相信,經歷過這次人生大考之後,青年學子們以後不論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遇到什麼樣的“攔路虎”,有了“高考這碗酒墊底”,都會勇往直前!

高考是一塊試金石。通過高考,我們懂得了堅持,學會了感恩。

從曾經的懵懂少年到今天意氣風發的知識青年,在我們每個人成長進步的道路上,有含辛茹苦的家長爲我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父母一直是我們堅強的後盾;

有誨人不倦的師長對我們的諄諄教導,老師爲我們點亮希望的燈火,引導我們不斷超越自己,走到今天;

還有那些朝夕相處、並肩學習的同學。高考結束後,我們將天各一方,同窗學習時那些嬉笑打鬧和參雜着淚水與歡笑的糗事和囧事將會成爲溫馨的畫面,和三更燈火五更雞一起定格於記憶中,成爲青春歲月里美好而珍貴的回憶。

儘管高考結束後,我們要經過等分這場“煉獄”式的煎熬,揭榜時,也會上演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劇情,但我想說,高考,不光是爲學而優的同學準備的一場“盛宴”,它也應該成爲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的一次“狂歡”。

考場上,我們不妨調整好心態,把它當成一次人生的“洗禮”來對待,因爲該來的總是要來的,該去的也留不住。大考過後,能金榜題名的,固然值得歡喜,反之也不必悲觀。

畢竟,榜上無名腳下有路。當今這個創新創業的時代,爲我們準備了“通羅馬”的條條道路,只要你心中有夢想,並敢於付諸實際行動,你的人生境遇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球沒有落地,我們永遠在追逐!”同學們,就在昨天晚上,我們的女排在世聯賽完勝意大利隊。在三個小時的比拼中,姑娘們憑的就是這股不妥協、不放棄,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今天,我們的夢想將從高考的考場上起航,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女排精神激勵自己,心無旁騖、奮力前行,考出屬於自己的精彩,纔是青春應有的姿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