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系统思考》

本书重点介绍了如何使用系统循环图系统动力学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帮助分析系统内因果关系链的正负相关因素,根据反馈回路调整相关因素以维持整体系统的有效运作。

系统动力学强调从时间维度看待系统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系统随着时间会出现变化,但要素或者环境的变化有时出现时滞,时滞带来不确定性,增加预判的难度。

可以看出,系统思考其实包含了两个维度:系统组成要素(要素间的因果链接组成系统)和时间变化。这样就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去把握整个系统。

系统思考虽则是分析问题,但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系统分析可以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至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则在分析之外,这取决于个人或组织解决问题的态度、资源、能力和环境的配合。

涌现和自组织

“分而治之”的思维方式有时并不凑效,因为系统有时展现出来的行为,不管如何从局部或者某个部件去研究,都不会呈现。所谓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已然包含这层意思。系统层次上的涌现自组织即为此类,局部研究是发现不了的。

系统科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就是系统结构和系统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决定了系统整体性和功能。

涌现即为整体表现出的局部所不具备的特征和功能。

自组织是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动态的稳定结构,它是高度有序的。原因就在于系统和周围的环境进行信息流交换,是一种“开放系统”。

信息流交换通过反馈得到得到增强或者减弱,因为系统具有自修正的性质,无论外界如何干扰,它都会主动维持有序、自组织的状态,这正是通过反馈得到的。

外界环境作用于系统的因素,可理解为系统循环图的悬摆——其实也不必过于纠结边界划分,什么是系统内、什么是环境的因素,因为从系统思维看,都是包含在整体里,重要的是分析思路。

书中作者给出了如何绘制系统循环图的几个原则,精简了一下:

  1. 了解问题的边界
  2. 从有趣的地方开始
    • 最关键的外部驱动力是什么?
    • 系统的关键成果是什么?
    • 在与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相关因素中,哪一个是最关键的?
  3. 不要纠缠于细节而陷入混乱
  4. 使用名词
  5. 绘制的图要反应现实
  6. 没有已经完成的图,要动态修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