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考網絡工程師(五)

第五章 無線通信網

5.1 1G 第一代模擬蜂窩

採用模擬製式的頻分雙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用一對頻率分別提供上行和下行信道

5.2 2G 第二代數字蜂窩

我國最初採用過兩種數字調製方式,歐洲電信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和美國高通的碼分多址(CDMA)系統

5.3 2.5G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

介於2.5和3G之間的技術規範,要記住名字

5.4 第三代數字蜂窩(2Mbps)

  • 3G有多個標準
  • 中國推出的3G標準是TD-SCDMA , 時分多路

5.5 第四代蜂窩通信(100Mbps)

  • 理論速度達到100Mbps
  • 最終保留了兩個4G標準:LTE 和 802.16m
  • 對於LTE上下行頻道的劃分既可以使用時分多路TDD也可以使用頻分多路FDD
  • 我國採用的是LTE標準,並且由於我國3G時代的網絡是時分多路的,所以我國採用的是時分多路的LTE,即TD-LTE

5.6 WLAN

802.11標準(按發佈時間):

  • 802.11: 2.4GHz
  • 802.11b: 2.4GHz
  • 802.11a: 5GHz
  • 802.11g: 2.4GHz

無線局域網的兩大陣營:

  • IEEE 802.11 面向數據,無連接
  • HIPERLAN 面向語音,有連接
  • 目前是以802.11協議爲主流

兩種拓撲結構:

  • 基礎設置網絡:由AP訪問有線網,其它終端連接AP,由AP負責在802.3和802.11協議之間轉換
  • Ad hoc:點對點連接,不需要有線網和接入點

兩種AP:

  • 旁AP:指無線路由器這類的AP,可以完成接入、認證、路由、VPN等許多功能
  • 瘦AP:一般指無線網關或網橋,認證功能需要服務器或支持認證的交換機完成。

CSMA/CA(Carrier Sense Mut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在無線網絡中,由於距離、強度等諸多影響檢測通信極爲困難,所以也很難檢測到衝突
  • “隱蔽終端問題”:終端A正在向終端B發送數據,這時候C沒有檢測到這一情況,終端C也開始向B發送數據,B收到了兩個終端發來的數據就產生了數據衝突。
  • 傳輸數據前先檢測,如果網絡空閒則等待IFS時間再繼續探測,如果網絡仍未空閒則開始發送數據;若網絡正忙則產生一個隨機數並設置後退計數器。
  • 發送數據前會先發送請求報文,請求報文中含有將要傳送的數據的長度,目標端迴應一個允許報文後纔開始傳送,目標端在沒有完成接收時不會接受其它的發送端的請求。

Ad Hoc :

  • 每個節點既是主機又是路由器
  • MANET網絡使用特殊的路由協議

5.7 無線廣域網

  • WMAN技術又稱爲WiMAX,標準由IEEE 802.16制定
  • WiMAX和WiFi最大的區別是WiMAX的覆蓋範圍很大

5.8 無線個人網WPAN、藍牙、ZigBee協議

習題

  1. 中國自主研發的4G通信標準是(A)

    A. TD-SCDMA B. UMB C. LTE D. WiMAX

  2. IEEE802.11定義了多種WLAN的通信標準,其中(B)與其它標準採用頻段不同,因而不能兼容

    A. 802.11 B. 802.11a C. 802.11b D. 802.11g

  3. IEEE802.11採用了CSMA/CA協議,採用這個協議的原因是(C)

    A. 這個協議比CSMA/CD更安全

    B. 這種協議可以引進更多業務

    C. 這種協議可以解決隱蔽終端問題

    D. 這個協議比其他協議更有效率

  4. 以下通信技術中,未在IEEE802.11無線局域網中使用的是(C)

    A. FHSS B. DSSS C. CDMA D. IR

  5. 在Wi-Fi安全協議中,WPA與WEP相比,採用了(D)

    A. 較短的初始化向量

    B. 更強的加密算法

    C. 共享密鑰認證方案

    D. 臨時密鑰以減少安全風險

  6. IEEE802.16工作組提出的無線接入系統中的接口標準是(B)

    A. GPRS B. WiMAX C. LTE D. UMB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