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會不會燒到在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貿易戰的戰火已經從農業、工業蔓延到了我國的第三產業(高新科技企業),在第三產業中,又有兩大陣營。一是,高科技製造業,如華爲、中興等等。二是:軟件技術比較牛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在這些產業中,在美國市場上佔有比較大比重的製造業已經受到了影響。那麼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軟件公司會怎麼樣呢?

我國有很多在美上市的互聯網軟件公司,這些軟件公司都有很大的規模,這些公司,在美股上屬於“中概股”。但是我們今天不是談股票,而是揣測一下,戰火有沒有可能蔓延到這些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從而影響大家的既得利益呢?

我想如果說,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來說,不確定因素主要來源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不確定的政治因素,第二方面是投資和被投資

第一方面:不確定的政治因素:

“美”會不會突然發個政策,針對我國在美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呢?我推測,大概率不會,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延續1年多的貿易戰,並沒有針對我們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美國的股市,代表了資本的利益,美國政府可以說是和資本的利益綁定的很緊,如果貿然去動資本的蛋糕,這對選舉來說,不是一個好的覺得。大幅波動的股票、債券市場會讓美國民衆失去對政府的信心。特朗普近期甚至是想讓美聯儲通過降息來刺激市場投資,來緩和其他領域中貿易戰對美國股市的影響。

第二方面:投資和被投資

首先,美國是歡迎我們對他們投資的(只要不違反國家安全戰略),這不是因爲他們缺少資金,而是缺少就業崗位。如果我們的企業可以在美國創造很多的就業崗位,就會解決失業率的問題。

其次,在被投資方面,美國有很多資本是通過各種投資機構進入中國的市場和企業的,這也是他們獲得收益的很大途徑,相信美國不會禁止。

最後:隨着貿易戰的加劇,相信我國的部分企業,已經開始縮少對美投資 ,從而對外施壓。

美國打贏貿易戰的自信從何而來?(迷之自信)

我們發現在主導這次貿易戰的美方經濟學家中有經歷過1960-1990期間的《日美貿易戰》的。也許,他們的自信來自於曾經日美貿易戰的勝利經驗。日本貿易戰失敗的一大原因是,在1960-1990期間,美國是日本的進口大國,沒了美國,日本的東西都賣不出去。但是,此時此刻的中國不是曾經的日本,我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並不高。貿易總額佔比爲15%左右。隨着一帶一路政策的施行,我國已經成爲了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一環,早已不是那個獨立的市場。

這場貿易戰,還要持續多久?

近期,看新聞說,美國現在禁止中國部分公司,已經給不出理由了,從以國家安全爲名,到現在近乎野蠻式的禁止的現象上來說,感覺特朗普政府希望速戰速決,他們也許認識到了拖的越久,對自身的傷害越大。而對於我們來說,雖然傷害是有的,但是,此時我們不急。6月末,會不會迎來新一輪的談判呢,也未可知。

毛主席曾經有一個戰略主張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們手中還有1.2萬億的美債作爲殺手鐗。讓中方接受不平等條約幾乎是不可能的。

手機看文,更加方便:微信掃一掃,同步手機查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