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邊界的能力就不是真正的能力

如果你準備創業,我想告訴你,創業就是刀口舔血

曾有一項針對5萬網民的創業調查,結果顯示:從來沒想過創業的人只有3%。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都會有創業的衝動,當然只有一部分人會行動起來,而這其中只有極少的一部分人會成功。
我記得看過一個數據,在中國創業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七,但這龐大分母上的分子,卻顯得格外耀眼。
媒體也喜歡這些成功人的故事,於是大肆渲染,而那些芸芸的分母們呢?卻無人問津,誰會關心一個失敗者的故事?
而創業者自己,也不願意顯示自己的頹廢,他們害怕別人瞧不起,害怕驗證當初的選擇失誤。
所以,多數人都是極盡能事,彰顯自己成功的一面,哪怕已經揭不開鍋。
就像圈內,某個創業者講的一個笑話:
我在公園旁邊的沙縣小吃,遇到了好友老劉,他去年出來創業。
我們對視一眼,誰都沒理誰,因爲朋友圈裏,此時他應該在英國考察,而我應該在北京凱賓斯基飯店陪客戶吃飯。
真的是這樣,良叔身邊有不少創業者,他們開豪車,西裝革履,張口閉口“流量池”、“VC”、“獨角獸”,然而這光鮮的背後,卻是落寞與不堪。
真正成功的沒幾個,大多不死不活,有幾位乾脆消失在大家的視野裏,不知所蹤。
我一位要好的創業朋友已經連續虧損兩年,欠了一屁股債,他說每天早上醒來,都感覺要接受一場虛無的審判,呼吸都變得困難。
他經常想一死了之,但是又捨不得兩個丫頭,於是就這麼耗着,後來一查,是重度抑鬱症。
網上有個說法:得抑鬱症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創業。
這是說笑,但也透露出創業帶給人的精神摧殘。
去年,原騰訊員工甘來,綽號阿甘,連續三次創業失敗,重壓之下,選擇從22樓縱身一躍,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他的微信朋友圈,永遠停留在8月7日那天,淡淡一句“謝謝,我會在天堂安好”,竟成永世訣別。

而在8月2日,他發的朋友圈,主題則是“創業者的苦逼”。
同年1月份,有創業天才之稱的茅侃侃,也因爲創業失敗,在朋友圈留下一句“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的結尾”後,選擇用煤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上述兩起悲劇,足以揭示創業者鋪天蓋地的壓力,當一個人連死都不怕時,可想而知,他們面臨的是什麼。
講真,90%的人都不適合創業,現實每天都是錘子,一般人早就被敲碎了一地。
如果你還斤斤計較老闆對你的責罵 ;
如果你還百般留戀二人世界的枕邊;
如果你還深惡痛絕那些纏身的瑣事。
抱歉,你的心臟真的不夠大,請趁早死了這份心。
這個世界對創業者真的不夠友好,車庫的故事固然激動人心,可在當下環境,創業真的猶如刀口舔血,良叔勸你萬分慎重。

如果你決定創業,我想告訴你,創業需要守住邊界

美籍華裔投資家、美國喜馬拉雅資本董事長李錄,曾說過一句話:
“沒有邊界的能力就不是真正的能力”。
意思是說:你聲稱擁有某種力量,就要明確知道自己力量的邊界,這纔算擁有這種力量。
比如,一個大力士,他的能力是如何界定的?
那就是他必須知道,能舉多重的槓鈴,再多就舉不動了,這纔算他擁有這個能力。
就如股神巴菲特,他之前從不投資互聯網公司,因爲他說,自己看不懂這些東西。
他就是通過劃定自己不懂的東西,來明確自己真正懂的東西,這叫守住了自己的邊界。
痛定思痛,惠軼的悲劇,不就是沒有守住邊界嗎?
無論他專業學科,還是在IBM的經歷,都與金融沒太大關係,而2000個比特幣和100倍槓桿的賭注,早已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當創業變成一場賭局時,悲情也成爲了終點。
我所見過很多失敗的創業者,都擁有這樣的共同點,要麼是進入到一個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要麼承擔了足以將自己顛覆的風險。
這些就是守不住邊界的具體表現。
你可能會說,馬雲也不擅長電腦技術啊,不也搞成了阿里巴巴?
馬雲是不懂電腦技術,可是阿里巴巴起步時,就是個電子黃頁,只爲了把中國產品賣到國外,編程工作並不難,英語纔是核心技術,而這恰恰是馬老師的強項。你可能還會提起要和巴菲特一起吃飯的孫宇晨,說這位高材生,靠做空氣幣,割韭菜套現20億,這人的邊界在哪兒?這麼說吧,你所見當下,只是個橋段,就像電影的開端,不義之人,往往飛黃騰達,當尾聲臨近,你才知道真正的結局。
就像作家蔡衝所說:
多行不義必自斃,是有邏輯依據的,這種情況佛教裏叫因果循環,統計學叫均值迴歸,股市叫盈虧同源,江湖術語叫遲早要還的。
一個時點上的浮光掠影毫無意義,有些人,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創業路上,最大的誘惑就在於此,看到別人盡享不義之財時,你是否還能穩紮穩打?
其實這纔是守住邊界的終極體現。

如果你已經創業,我想告訴你,去幹點扯淡的事吧

我發現創業者最大的一個共同點是:淡忘了對生活的感受。
如果你是名創業者,你應該懂得我的意思:
你會變成一個徹徹底底的實用主義者,只有和生意有關的事情,纔會引起你的注意,你對周邊的事物失去了感知能力。
滿腦的數據,讓你無視頭頂的鴿子飛過;貼着燙臉的手機,卻無暇顧及一旁歡鬧的孩子;陷入經營的沉思,美味的食物送到口中,都成了一堆木屑。
這就是對創業者最大的懲罰,當你把所有的一切,全壓在一個奇點時,自己也成了一個走鋼絲的人。
積極心理學代表人物,泰勒·沙哈爾博士曾說過一段話,大意是說:
這世界太過推崇實用主義,大家會嫌棄那些虛的東西,例如,音樂、文學、繪畫,覺得這些東西帶來不了實際的價值。
但這些東西卻能給你塑造生命的意義,甚至拯救一個絕望的人,這不是一種更大的價值嗎?
泰勒博士的這段話有點雞湯,但卻說出了一個真理,我們畢竟都是活生生的人,需要一些扯淡的東西來填充。
可以是三五好友的小酌,也可以是幾段音樂的陶醉,或者是綠茵場上的揮汗,哪怕是網絡上的小黃書......
總之你需要一些看似沒意義的東西來加持,讓自己多一份對這璀璨俗世的眷戀,多一份對這聲色犬馬的不捨。
畢竟,在創業者的另一面,你還是個吃五穀雜糧的人。
曾經在網上看過這張照片,覺得很符合創業者的窘境。

當你一旦離開體系,就再也沒有擋風遮雨的地方了,你既是自己的屋檐,還是家庭的穹廬。
風雨化成一切棱角向你襲來,它們希望你速朽坍塌,然而你卻不能垮掉,否則你將隨風而逝。
無論如何,你都要再撐一下,因爲再大的雨也有下完的時候,當大雨過後,請記得擡頭看天。
與所有的創業者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