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原則教你,別贏了高考,卻輸了職業生涯

轉眼高考過去已經小半月有餘

隨着成績陸續出爐

志願填報成爲了家長及考生們關心的頭等大事

一篇知乎話題帖也被迅速頂上熱門——

“高考志願填報(失誤)後悔是一種什麼體驗?”

其中一條高贊回答描述的十分形象

更有甚者,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學校

勉強讀完四年本科後

最後由於對所學專業及相關工作沒有動力

選錯院校毀4年,選錯專業毀一生。

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選錯了方向,南轅北轍,時間成本高。

高考結束,硝煙散盡,但第二場“高考”已經悄然上演。

一位高三考生的家長在電話裏跟我說,他的高考結束了,我的“高考”上演了。

高考選擇專業是職業生涯的開端,我見過很多進入了高等學府的學生,在大一大二喪失了學習動機,勇敢點的重新選擇了專業從頭再來。

試錯的代價,顯然是沉重的,而爲高考志願填報後悔的年輕人,還遠不止於這幾千個回答和點贊

最近一份調研報告就顯示,已畢業的90後一半以上都爲自己當初的志願填報後悔

志願填報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志願填報和高考一樣,都只有一次。

要如何才能儘量避免走彎路、走錯路,並且在不浪費高考分數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呢?這是家長和學生們都關注的問題。

這些年來,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有:

老師,你看我的孩子適合什麼專業和職業?

老師,你看哪個熱門專業將來的發展前景更好呢?

老師,如果將來要讀研究生或者出國留學,要怎麼選擇專業更好呢?

老師,我的分數剛剛好在重本線左右,要怎麼填報志願更有勝算呢?

老師,我只能上普通本科了,要怎麼着手志願填報呢?

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是等着出分數之後,才匆匆忙忙地按照分數來選擇院校和專業,導致了很多學子就讀了不適合的專業。

在百度上搜索北大清華退學關鍵字,就有620萬條相關結果。很多學生就是因爲盲目衝名校,上了不喜歡的專業。清華北大這些頂尖的學子都不能忍受不擅長專業的折磨,那麼你呢?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就讀了不擅長的專業,要從國內的本科轉去國外留學;

專科和本科的專業、本科至研究生的專業都不同;

或者大學畢業後,從事與專業完全不相關的工作,白白浪費了四年的大學學習積累;

甚至因爲在大學就讀不適合的專業然後退學復讀的案例……

然而,數以萬計的家長和學生們每年還在重複着前人犯過的錯誤,踩着前人踩過的志願填報的“坑”:

不瞭解自己,動手能力、思維性不夠強,卻選擇機械工程、材料等工科類專業……

不瞭解專業,看到名稱想當然,入學了,才發現信息與計算科學不是計算機,而是數學類專業……

不瞭解學校,一味想要衝擊名氣大的,好聽的學校,結果被院校名字所“欺騙”……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高考只是預熱賽,志願填報纔是決賽。

高考分數只能決定考生能邁進哪些大學的門檻,志願填報卻能影響一個人未來發展的道路。

考生往往花費了3年的時間準備高考,卻只花3天的時間來填報志願,對專業的課程方向、就業前景一概不知,最終只能“糊里糊塗”地決定自己的“人生大事”。

所以,你如何規劃自己職業生涯,這是每個人的必修課題,只是早晚的問題。

很多同學找到我,向我傾訴:我不瞭解我的未來想做什麼,不知道自己選什麼專業合適,我也沒有想過我的生涯道路該怎麼走……那我們好需要了解,要打好選專業戰役的目標是什麼?

你呢?

學習的時候有沒有憧憬過自己的未來?

再說的俗氣一點,“告訴我,你的夢想是什麼?”

這句話的流行是有它的理由的,只有心存夢想的人,纔有勇氣和毅力歷盡萬難走上那個舞臺。

誠然,職業生涯的發展是動態變化的,絕大多數的人兒時的夢想和如今的現實早已是風馬牛不相及,職業生涯是人與環境下產物,人在變、環境在變,心中的夢想自然也會變。

高考志願選擇輔助

關鍵5步

你需要重點關注的選擇專業技巧,去幫助你選出心儀的專業方向以及明晰生涯方向。

01

優勢

我們要明確,爲了打贏這場戰役,我具有哪些優勢?

我的一個諮詢項目中項目2就是“技能優勢盤點”,很多的來訪者找到我,其中有高中生、剛畢業的大學生、職場中幾年工作經歷的人也會找不到自己的優勢所在。

這是一項很重要的自我能力評估每個人都會有一些與生俱來、與衆不同的能力。

教大家的小方法:大家可以在紙上儘可能多地寫下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如果你能迅速寫出若干個,那麼你對自己認識是比較清楚的。

如果你覺得難以下筆,不知道自己擁有着什麼樣的能力和興趣,也不用發愁。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自己是屬於第一種具備能力和特長但沒有被自己完全意識到,還是第二種自己目前沒有什麼特長和興趣?

如圖,這是我的諮詢來訪者填的興趣盤點表的形式: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自己具備能力和特長但沒有被自己完全意識到,你需要做的是繼續深度思考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這確實是一個長期浩大的工程,但是……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自己目前沒有什麼特長和興趣,你需要做的是培養自己能力和興趣。這裏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排除那些自己最不擅長和最不喜歡的。

比如9大科目,物理或歷史好像永遠都跟你過不去,那你可以排除它倆,剩下的就可以選擇作爲能力和興趣的培養方向。

02

性格分析

如何真正認知自我?

真正的自我認知不僅需要了解我們自己,還需要知道我們在他人眼中是什麼樣子。一般而言,自我認知主要是認識到自己的性格、興趣和能力等方面。

我們常說的“自我感覺良好”

是怎麼回事?

先來看兩組對比圖

穿上新衣時

△你眼中的自己

△別人眼中的你

吃晚飯時

△你眼中的自己

當然除了對自己有自信的一羣人外,也有很多人不瞭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具體在哪裏,不知道自己做什麼能比別人做的更好。

而性格、職業測試對自己進行完整的性格、職業分析,可以明確自己的優勢、弱勢,以及職業傾向、綜合能力。

經典的性格測試有MBTI性格測試九型人格測試、蓋洛普優勢測試、職業錨等。可以通過一些心理學的工具去了解你自己的職業性格特點。

選專業之前首先要全面評估與認知自己的個人特質,起碼包括格特徵、興趣偏向、能力結構、和價值觀四大方面。

可以說,自我探索是一項系列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過程中,正確地運用一些有效的人格測量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薦的測量工具: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個體的MBTI類型中,不僅僅表露出我們的性格偏好,還可以揭示我們隱含興趣和先天優勢。

它可以讓你通過感覺模式、直覺模式、思維模式和情感模式四個角度來解析自己的性格優勢。

這是對你既往行爲模式和學習方式的總結,並與各種職業需要的心理特徵相匹配,最終給出建議。

通過測試結果我們可以從心理學的視角給於學生務實的建議,比如:

1.典型情感F型人尤其是NF型、FP型,謹慎填報管理類、法律類、軍事類專業。——俗話說“慈不掌兵”。

2.典型直覺N型人,尤其是NP型,謹慎填報會計、審計、稅務、金融類專業——此乃“義不理財”。

3.典型直覺N型人尤其是NF型,慎重學醫,尤其是臨牀醫學、牙醫,可以考慮學中醫、精神科。

4.典型感覺S型人尤其是SP型,謹慎填報純文科類(文學、歷史、哲學等)、理科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研究型專業,建議填報工科類、商科類等應用型專業。

5.典型P型人在考生本人感興趣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填報建築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平面設計、工業設計、數字媒體、動漫等藝術類專業。

6.典型內向I型人謹慎填報市場營銷、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等需要較強交際能力的專業。

7.典型思考T型人謹慎填報護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等專業。

下面附表,16種性格類型適合的專業方向簡單的梳理:

03

人生歷程分析

回憶自己不同階段的人生歷程——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大學階段等,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獲得過成功、哪些方面失敗過,以及致使成功或失敗最大的因素是什麼。

從成功的經歷之中,你能發掘出自己的優勢;從失敗的經歷當中,你能發現自己的軟肋抑或是需要去提升的能力。

04

定專業意向

即考生是否對某些專業有明顯的喜好。

若一時無法選出特別喜歡的專業,可以把特別不喜歡的專業排除在外,縮小專業選擇範圍。

另外,在生涯測評結果中,也會反映適合的職業,可以此倒推出對應的專業。

05

6大維度選定適合你的院校

選擇院校時,除了“有實力”外,“適合”學生自己也很重要。

全國高校有2600餘所,學生想要選定適合自己報考、“性價比高”的院校,還需要從以下6大維度出發。

1. 院校實力:

院校整體實力。除了以上8種基本判定方法外,由國家直接認證的各類代表實力的“標籤”,如“985院校”、“211院校”、“雙一流院校”等,也是院校整體實力的“加分項”。

2. 院校區域影響力:

院校在本區域的影響力,具體表現爲該校在本地區錄取情況與其他地區錄取情況的差異。

例如:有部分高校在在其他省份影響力很不錯,是報考熱門,但在本省錄取分數偏低,說明本省考生對該校認知度有偏差。那麼填報這個學校的性價比應該較高。

3. 錄取波動分析:

分析院校近三年錄取情況(包括錄取位次和錄取人數變化),瞭解院校2019年錄取分數及位次變化趨勢,重點可關注2019年招生計劃有明顯增加,或者近三年有過明顯位次過高的情況。

4. 報考意願:

選擇目標地域。大學四年,除了學校本身,學校所在地域的經濟發展、風俗人情、環境氣候等也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影響,大部分學生畢業初期也會在就讀城市就業。

所以報考前需對地域進行排序,列出優先考慮地域。如有目標院校也可以列入優先選擇範圍。

5. 專業匹配度:

院校是否設有目標專業。選擇專業需從職業興趣、性格、價值觀等多方面綜合確定。確定目標專業後,選擇院校時就要看這個學校是否有這個招生專業,並且瞭解專業的培養方向。

6. 成績匹配度:

平行志願條件下,瞭解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排名及高校往年的錄取位次,採用“衝、穩、保”方式安排院校順序,可避免出現“高分低錄或掉檔”,也能進入跟自己成績匹配度高的院校。

最後要強調的是,而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除了從人格測量工具中得出一些共性的結果以做參考,更要結合自身的各種情況,全面考慮,綜合分析,才能更合理地選擇出與自己匹配的發展領域,進而選擇具體的專業。

去幫助學生選擇適合、匹配的專業、發掘你的優勢與天賦、明確未來的生涯發展方向是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

具體更詳細到每個性格適合的專業選擇,四個盤點表,我與你一起深入、細緻的挖掘你的性格、優勢與天賦、技能、你的意向專業等你困惑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