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控制

    金融和風險掛鉤,一般而言,風險越大,金融收益越高。對於抵押貸款公司來說,期望的就是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貸款公司一般從兩方面控制風險,一方面在信審階段,通過家訪以及風控模型,儘可能阻擋可能發生壞賬的“壞人”;另一方面,在貸後階段,根據逾期情況,儘可能的對抵押物進行保值。

    信審階段的風險把控,主要通過採集人的信息,例如居住、收入、工作等,加上第三方平臺信息,如央行的徵信,同盾的不良信息查詢等,進一步構建風控模型。一般一個人的工作、收入、居住地越穩定(FICO公司的風控指標),發生騙貸或者逾期的可能性越低(如教師、公務人員);對於有不良記錄的人,有過處罰記錄說明此人有發生冒險行爲的可能,另一方面,如果發生過不良行爲,極有可能再貸後資產回收的過程中產生暴力干擾;對於產生多頭借貸行爲的人來說(特別是近期),此人很有可能資產覆蓋率不夠,槓桿率高,騙貸和拆東牆補西牆的可能很大。

    風險把控做的好壞,取決於信息採集的覆蓋度和準確度。目前來說,在前期的信息採集階段,儘可能收集能夠拿到的信息,通過整理觀察貸後逾期違約人員的信息特點,找到共性因子,進而構建風控模型或者提升已有模型的效能。對於信息的準確度,一方面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家訪人員在現場採集信息時,需要有合理的激勵和考覈機制,另一方面,對於第三方平臺提供的信息,要學會甄別驗證,此過程很有可能產生模型的先視因子,比如之前建立模型,接入騰訊天御反欺詐接口時,接口中的失信信息,包含模型訓練使用數據的信息,所以在模型訓練中該因子重要度很明顯。此外,對於平臺提供的多頭借貸信息,很有可能是污染數據,比如同一單借貸,渠道、資金方都可能去同一平臺查詢信息,該客戶的借貸信息在該平臺就會產生記錄,處理不好,就會產生污染數據。

   風控模型是基於統計產生的,模型更在意的是因子和行爲的相關性,並不能提供準確的因果關係,建立模型時,重要的是通過特徵工程,篩選有效因子,通過模型定性的輸出某人發生逾期壞賬的可能性,後續通過分析結果,定量的分析某一因子的增益。比如對於某一單商用車車抵貸,客戶因爲腿傷導致無法跑車,發生逾期,我們不能將是否發生腿傷這個因子作爲模型入參,但是可以做後續分析,該客戶腿傷的原因,是車出事故導致,車爲什麼出事故,很有可能和該客戶跑車的駕駛習慣和運輸線路有關,駕駛習慣可以通過家訪人員的調查給出一個結論,運輸線路我們基於統計,可以對不同的線路進行打分。再舉個例子,統計發現,某一地區發生逾期比例很大,此時我們只能定性的判斷此地區發生逾期可能性很大,至於原因還需要我們深究,總不會是該地的風水不好吧?進一步通過調查發現,該地區有一夥詐騙人員,他們的騙貸提升了該地區的逾期率,此時我們就不能單純的通過調整地區的因子,因爲這批人員很有可能是流動作案,單純的以地區作爲篩選,無法有效隔離,還需要進一步分析這批人員的共有屬性,提取有效特徵。

    整個風控系統,一般由管理、制度和技術組成,單純的技術或者說風控模型並不能有效保障公司的風險,風控模型往往也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不斷的優化,統計貸後的表現,可以進一步完善貸前的風控制度。公司的管理和制度,決定了信息採集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現在貸款公司普遍使用一套自己的系統,通過系統,可以對信息進行有效的把控和留痕。

    現有的風控模型,一般基於評分卡和機器學習。評分卡更多的是依賴專家意見和統計結果,因子之間往往是相互獨立的;機器學習,近年來發展比較迅速,模型選擇相對比較多,風控模型目的是區分“好人”和“壞人”,本人傾向於使用邏輯迴歸和lgbm模型,邏輯迴歸對訓練數據量要求沒那麼高,但是前期的特徵工程更復雜,lgbm模型的訓練數據量一般在兩萬以上,但是對特徵的要求沒那麼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