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絡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 , 涉及許多組成部分:

  • 主機(hosts)
  • 路由器(routers)
  • 各種鏈路(links)
  • 應用(applications)
  • 協議(protocols)
  • 硬件、軟件
  • ……

分層結構:
每層完成一種(類)特定服務/功能,每層依賴底層提供的服務,通過層內動作完成相應功能。

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

  • 網絡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描述計算機網絡結構
  •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簡稱網絡體系結構(network architecture)是分層結構
  • 每層遵循某個/些網絡協議完成本層功能
  •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是計算機網絡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
  • 體系結構是一個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層次及其關係的定義
  • 體系結構是抽象的

分層好處:

  • 結構清晰,有利於識別複雜系統的部件及其關係
    分層的參考模型(reference model )
  • 模塊化的分層易於系統更新、維護
    任何一層服務實現的改變對於系統其它層都是透明的
    例如,登機過程的改變並不影響航空系統的其它部分(層)
  • 有利於標準化

分層網絡體系結構基本概念

  • 實體(entity) 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軟件進程。
  •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協議是 “ 水平的” 。
  • 任一層實體需要使用下層服務,遵循本層協議,實現本層功能, 向上層提供服務 ,服務是“ 垂直的 ”。
  • 下層協議的實現對上層的服務用戶是透明的。
  • 同系統的相鄰層實體間通過接口進行交互,通過服務訪問點 SAP(Service Access Point) ,交換原語,指定請求的特定服務。

一、OSI參考模型

  • 開放系統互連 (OSI)參考模型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於1984年提出的分層網絡體系結構模型
  • 目的是支持異構網絡系統的互聯互通
  • 異構網絡系統互連的國際標準
  • 理解網絡通信的最佳學習工具(理論模型)
    理論成功,市場失敗
  • 7層(功能),每層完成特定的網絡功能

OSI 參考模型解釋的通信過程

OSI參考模型數據封裝與通信過程

數據封裝

  • 增加控制信息
    構造協議數據單元 (PDU)
  • 控制信息主要包括:
    地址(Address): 標識發送端/接收端
    差錯檢測編碼(Error-detecting code): 用於差錯檢測或糾正
    協議控制(Protocol control): 實現協議功能的附加信息,如: 優先級(priority)、服務質量(QoS)、 和安全控制等

1.物理層

單位:比特、數據位、流、比特流

  • 接口特性
    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規程特性
  • 比特編碼
  • 數據率
  • 比特同步
    時鐘同步
  • 傳輸模式
    單工(Simplex)
    半雙工(half-duplex)
    全雙工(full-duplex)

2.數據鏈路層

單位:幀、數據幀

  • 負責點 結點- 結點(node-to-node) ) 數據輸傳輸
  • 組幀(Framing )
  • 物理尋址(Physical addressing )
    在幀頭中增加發送端和/或接收端的物理地址標識數據幀的發送端和/或接收端
  •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
    避免淹沒接收端
  • 差錯控制(Error control)
    檢測並重傳損壞或丟失幀,並避免重複幀
  • 訪問(接入)控制(Access control)
    在任一給定時刻決定哪個設備擁有鏈路(物理介質)控制使用權

3.網絡層

單位:數據報、數據包、分組、包

  • 負責源主機到目的主機數據分組(packet)交付
    可能穿越多個網絡
  • 邏輯尋址(Logical addressing)
    全局唯一邏輯地址,確保數據分組被送達目的主機,如IP地址
  • 路由(Routing)
    路由器(或網關)互連網絡,並路由分組至最終目的主機
    路徑選擇
  • 分組轉發


4.傳輸層

單位:數據段、分段、報文段


負責 源- - 目的(端- - 端)(進程間) 完整報文傳輸

功能:

  • 分段與重組
  • SAP尋址
    確保將完整報文提交給正確進程,如端口號
  • 連接控制
  • 流量控制
  • 差錯控制

5.會話層

  • 對話控制(dialog controlling)
    建立、維護
  • 同步(synchronization)
    在數據流中插入“同步點”
  • 最“薄”的一層

6.表示層


處理兩個系統間交換信息的( 語法與語義(syntax and semantics ) 問題

功能:

  • 數據表示轉化
    轉換爲主機獨立的編碼
  • 加密/解密
  • 壓縮/解壓縮

7.應用層

單位:報文

  • 支持用戶通過用戶代理(如瀏覽器)或網絡接口使用網絡(服務)
  • 典型應用層服務:
    文件傳輸(FTP)
    電子郵件(SMTP)
    Web(HTTP)
    ……

二、TCP/IP參考模型

1.四層參考模型

IP over Everything
IP 可爲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序提供服務


2.五層參考模型

  • 綜合 OSI 和 TCP/IP 的優點
  • 應用層 : 支持各種網絡應用
    FTP, SMTP, HTTP
  • 傳輸層 : 進程-進程的數據傳輸
    TCP, UDP
  • 網絡層 : 源主機到目的主機的數據分組路由與轉發
    IP協議、路由協議等
  • 鏈路層 : 相鄰網絡元素(主機、交換機、路由器等)的數據傳輸
    以太網(Ethernet)、802.11 (WiFi)、PPP
  • 物理層 :比特傳輸

五層模型的數據封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