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生活只要快樂就好?不!比之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許多人認爲,孩子們幼年時,不必象成人一樣揹負太多,童年生活只要快樂就好。

因此,有的家長奉行所謂“放養”策略,讓孩子自由生長,放飛自我,隨心所欲,並不刻意去塑造孩子的品行;也有的家庭將孩子當成祖宗似的,小心供養着,全家人整天圍着他轉,竭力逗其開心。

然而,這些都是養育孩子的誤區,因爲如此單一、人爲地讓孩子的童年生活只有快樂並不好。

一、爲什麼讓孩子在童年時期單一快樂並不好?

如果我們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期望他們能有人生的成功和幸福。那麼,什麼是決定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因素呢?智商?學歷?財富?還是其它?

《抗壓力·親子篇》一書中指出:“抗壓力比智商和學歷更能決定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抗壓力·親子篇》全書約12萬字,號稱是一本“讓父母幫助子女培養抗壓力、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面對挫折”的書。由“後浪出版公司”選題策劃,2019年5月由四川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發行。

其作者久世浩司,是日本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他曾供職於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寶潔,後來設立了日本第一家面向社會人士的積極心理學學校,將積極心理學應用於商務領域,對各行業(尤其是商業)的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

世人皆知,商業競爭非常激烈殘酷,其精英們尚且需要接受“抗壓力”培訓,可見,“抗壓力”在成人的職場生活中非常重要。但是,“抗壓力”並非與生俱來,或成人之後再開始學習培養,它是需要從小就培養並持續鞏固加強的。

如果人爲地讓孩子在童年時期過着無憂無慮、單一快樂的生活,他們沒有經過生活的磨鍊,又避開了刻意的訓練,導致“抗壓力”水平偏低,將來在職場上、在生活中都會吃很大的虧,陷入重重危機之中。

不單如此,隨着年齡的增長,當孩子們進入青少年時期,學習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壓力等也會相應增加,孩子若是沒有較強的“抗壓力”,會很難從容面對,導致陷入各種煩惱不能自拔中,自己痛苦,家人也痛苦。

因此,作爲父母,真的不能人爲的讓孩子在童年時期傻傻的單一快樂,而要從小就開始留心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那麼,什麼是“抗壓力”呢?

二、何謂“抗壓力”?

關於什麼是“抗壓力”,美國心理學會(Americs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給出了一段非常有代表性的描述:“所謂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對於兒童來說,他們常常面對的逆境、困難或強大壓力,不外乎是如下情景:

考試成績不佳,受父母的責備;

與同學關係不好,不被大家認同、受同學欺負或排擠;

因故被老師點名批評;

父母離異或常常吵架;

自己身體不健康,生病;

競選班委失敗或比賽失利......

因此,對於兒童,“抗壓力”即是指他們在面對諸如上述情形時,在精神上與心理上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強的兒童會很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適應所處的環境,並且重振旗鼓;相反,那些“抗壓力”弱的兒童,很可能陷入長久的萎靡頹廢中,甚至因此患上心理疾病。

據權威專家的觀察與統計,“抗壓力”低的孩子通常會有如下三方面的表現:

容易氣餒,不懂得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

缺少彈性,不懂得如何使自己恢復元氣;

不會變通,不懂得如何讓自己適應變化。

各位父母,請回想你家兒童的種種表現,是否屬於上述範疇之列呢?若是,請不要太焦慮或慌張,我們可以一起來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首先,我們要明白促進抗壓力發展的因素。《抗壓力·親子篇》提出有三個外因和五個內因,分別如下圖所示:

其次,我們要弄清孩子的抗壓力強化要點。具體做法是參照下面的表格來進行打分評估。

我們可以試着回顧最近1個月以來,孩子的狀態,請在最合適的選項上打“√”(①完全不符合;②基本不符合;③一定程度符合;④非常符合),然後將圓圈內的數字相加(填入第三列中)。

找出上表中第三列合計分數最高的,與之對應第四列即爲強化要點。

第三,針對孩子的抗壓力強化要點着力培養。

舉個例子:通過父母的評估,上表中第5、6項的得分最高,那麼,“自我效能感”是需要着力培養的強化要點。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爲“self-efficacy”,意爲“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是一種更具體的心理資源,表示在面對某個目標時,認爲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

我們都知道,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校的生活中,孩子都可能遇到挫折。其實,挫折本身不是什麼大問題,關鍵是孩子怎麼去面對。有的孩子總是很難爬起來,其原因很可能就是沒能充分培養起他的“自我效能感”。因此,當孩子告訴我們當父母的,他因挫折而不快樂,準備放棄時,父母千萬不要太難過,或是一昧地出頭幫着解決問題或放任自流,而應意識到這其實正是培養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及提高抗壓力的絕好機會。

那麼,具體要怎麼做呢?

1. 從稱讚“你很努力”開始

那些善於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父母,常常會用“只要去做就會成功”的思路去鼓勵孩子,而不會太過於在意結果正確與否,從而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反觀那些太過於在意結果的父母,常常讓孩子無所適從,表現得非常膽怯與不自信。

2. 提高自信和幹勁的練習

很明顯,在各樣的競爭或比賽中,冠軍只有一個,因此,在爲孩子設定目標時,建議要將重心放在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上,而非一定要獲勝。

3. 通過反覆練習提升自我效能感

這個環節的要點是“反覆操練基本技能”。

比如有學習藝術特長的孩子都會面臨“考級”的問題,有的孩子會比較緊張,臨場發揮失常,從而考級失敗。我認識一個非常有經驗的琵琶老師,她的做法堪稱非常有效:一是讓孩子反覆練習考級的兩三首曲目,直到滾瓜爛熟;二是讓孩子在考級前至少2次在不同的陌生小組過場(如同模擬考場),鍛鍊膽量與訓練臨場發揮能力。

4. 高質量鼓勵:具體反饋

事實上,如果有人給予你“我相信你會成功的”、“這件事辦得不錯”這些具體的、積極的反饋,你的自我效能感就會提到提升。

對於孩子也一樣。當他的成績比上一次多考了一分,或者排名向前靠了一位,無論是否達到了父母期望的分數或排位,我想,智慧的父母都應給予孩子明確的稱讚,而非露出仍舊失望的神色。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爲了孩子將來能有人生的成功和幸福,父母不能只想着讓孩子的童年生活全是人爲干涉之後的快樂,而應順勢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通過科學的評估,發現孩子在抗壓力方面需要強化的要點,並有針對性的去着力培養。

(附:《抗壓力·親子篇》這本書針對每一個環節都有具體的指導,歡迎大家讀後探討、實踐,在育兒的道路中越走越順暢。以後會陸續再發有關抗壓力的其它幾大因素的實踐方法的文章,歡迎關注閱讀。)

(另:我是70後職業女性,一個關注孩子身心靈健康成長的媽媽。有一些育兒經驗,也在不斷的學習成長中,歡迎和大家多交流親子關係、父母成長等。本文爲原創,首發於 今日頭條 平臺(https://www.toutiao.com/i6707986834732876296//),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留言分享,轉發其它平臺請備註來源,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