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概論

一 計算機基本概念

1、馮.諾依曼思想

1.1 用二進制代碼表示程序和數據

無論程序和數據用字符,還是符號等等表示,最終都要表示爲0和1的二進制代碼。

1.2 計算機採用存儲程序的工作方式

對於使用者來說,先把程序編號,存入到計算機,計算機才能根據程序自動去執行處理。

1.3 計算機硬件由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組成

2、信息的數字化表示

2.1 在計算機中用數字代碼(二進制代碼)表示各種信息

1)用數字代碼表示數據

6 表示爲0110,最左邊的0表示該數字爲一個正數,後面的110爲數值的大小6;

-7表示爲1111,最左邊的1表示該數字爲一個負數,後面的111爲數值的大小7;

2)用戶數字代碼表示字符

A表示爲10000001

B表示爲10000010

3)用數字代碼表示命裏、狀態

啓動  可以約定用00表示啓動命裏

停止  可以約定用01 表示停止命裏

正在工作 可以約定用10表示“正在工作”狀態

工作結束 可以約定用11表示“工作結束”狀態

數字代碼還可以表示圖形,聲音等等。

2.2 在物理機制上用數字信號(數字型電信號)表示數字代碼

數字型電信號分爲電平信號和脈衝信號。

1)用電平信號表示數字代碼(二進制代碼)

電平信號分爲高電平和低電平,而二進制由1、0組成,所以,可以用高低電平對應1、0在物理機制上進行表示。

2)用脈衝信號表示數字代碼(二進制代碼)

脈衝的特性就是有無脈衝,可以根據約定時刻有脈衝或無脈衝對二進制1、0進行表示。

計算機使用電平信號。

3、存儲程序工作方式

3.1 事先編制程序

程序編寫。

3.2 事先存儲程序

將程序轉換爲計算機能識別的0,1代碼,比如編譯程序等等。

3.3 自動、連續地執行程序

程序自動、連續運行。

二 計算機系統硬件組成

1、主要功能部件

1.1 存儲器

1)功能

存儲信息。

2)組成(主存儲器)

存儲器組成示意圖。

存儲體:存放信息的實體,以存儲單元爲單位,每一個存儲單元有一個對應的地址碼。

尋址系統:包括地址寄存器和地址譯碼器。地址寄存器存儲地址,譯碼器對地址進行翻譯,根據譯碼後地址

在存儲體上選擇存儲單元。

讀/寫線路和數據寄存器:對存儲單元進行讀操作和寫操作,暫存讀/寫數據。比如,要把數據寫入到存儲體,

需要先把數據送到數據寄存器,然後通過寫線路,將數據寫到存儲體。如果要從存儲體讀數據,需要通過讀線路

將數據送到數據寄存器。

控制總線:控制讀寫時序,控制讀寫操作。

1.2 運算器

1)功能

加工信息。

2)組成

運算器示意圖。

通用寄存器將要計算的數據送往選擇器,由一對選擇器選擇兩個數據送入算術邏輯部件,

處理完的數據通過移位器將計算結果送入外部,或者直接送回通用寄存器暫存。

ALU(算術邏輯部件):通過加法器實現運算操作(由全加器求和、由進位鏈傳遞進位信號)。

通用寄存器組:由多個通用寄存器組成。主要用於提供操作數、存放運算結果。

一對選擇器:從寄存器選擇兩個操作數。選擇控制條件,實現各種算法。

移位器:直接或者移位送出運算結果。

1.3 輸入/輸出設備

1)功能

轉換信息。

輸入設備:比如鍵盤,將原始信息轉換爲計算機識別的代碼輸入到主機。

輸出設備:比如顯示器,將處理結果(代碼)轉換爲人所能接受的形式並輸出。

1.4 控制器

1)功能

產生控制命令(微命令),控制全機操作。

2)組成

控制器示意圖。

控制器通過微命令控制計算機程序運轉。微命令產生需要根據指令信息,狀態信息和時序信息產生。

指令信息:告訴計算機要做什麼;

狀態信息:一條指令執行完後根據狀態信息進行執行轉移;

時序信息:決定在什麼時間發什麼命令;

指令信息和狀態信息爲產生微命令的邏輯條件,時序信息爲產生微命令的時序條件。

這樣產生的微命令在執行時就能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做什麼事。

微命令產生方式(指令執行控制方式):

1)組合邏輯控制方式

由組合邏輯電路產生微命令。

2)微程序控制方式

由微指令產生微命令。

2、硬件系統結構

普遍採用以總線爲基礎的系統結構。

2.1、總線

能爲多個部件分時共享的一組信息傳送線路。總線示意圖。

各個部件都掛載在總線上,消息通過總線傳遞。部件傳遞消息需要分時發送,因爲大家都往總線發送消息,

如果各個部件同時發送消息,信息可能會碰撞,可能會導致出錯。

總線按功能分爲內總線、局部總線、系統總線、外總線。

總線按信息分爲地址總線、數據總線、控制總線。

總線按時序分爲同步總線、異步總線。

總線按格式分爲並行總線、串行總線。

總線按數據傳輸方向分爲單向總線、雙向總線。

三 計算機性能指標

1、基本字長

操作數的基本位數。主要影響計算精度、指令功能。

2、存儲容量

2.1 主存容量

指存儲單元個數(決定地址位數) * 位數(表明編址單位)。

2.2 外存容量

外存容量用字節數表示,與地址碼位數無關。比如硬盤500M,或 2T等等。

3、運算速度

定點/浮點四則運算時間;

每秒平均執行的指令條數(MIPS);

CPU時鐘頻率(MHz);

4、處理功能

4.1 指令系統功能

尋址方式是否靈活,指令類型是否豐富。

4.2 系統軟件配置

操作系統等等是否強大。

 

參考文獻

《計算機組成原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