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本書是否有用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然而並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你讀數遍,也不是每一本書都可以堅持讀數遍。

首先,值不值得讀這個問題,是因人而異的。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摩西奶奶的一本書,名爲《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看到此書時倍感親切,親切是因爲這本書我曾讀過,再者這本書在某些意義上來說是本勵志雞湯,充滿治癒系的力量。

摩西奶奶在年入半百過後纔開始重燃生命的希望,堅持畫畫,用餘生去開啓新的篇章,光是這份勇氣就是值得欽佩的。

然而,當你問我這本書到底講述了什麼內容時,我想我能吐口而出的也僅存餘上感悟。

所以,這本書到底值不值得讀呢?我認爲是值得的,因爲哪怕是過了數年之久,我也能對書中的某個要點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值得,這就是一本書的有用性。

我認爲一本書,無論是心靈雞湯毒雞湯,還是工具書,亦或是小說,只要是能給你帶來幫助,能夠開闊你的視野,能夠更新迭代你的認知,那麼這本書就具備了可讀性。

當然,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同樣的一本書,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其味道是不同的。

前兩天,無戒老師推薦了幾本寫作書,憑藉無戒老師的個人魅力,以及她曾讀過了數百本寫作書的權威性來看,她的推薦自然是讓我備受重視的。

她說,這幾本書是她讀了這麼多寫作書中,最值得推薦,也是印象最深的幾本書。

第一本書,多蘿西婭·布蘭德《成爲作家》,數月之前曾拜讀此書,實屬一本於初學寫作者來說可讀性極強的書籍。

第二本書,許榮哲《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祕密》,前不久剛好試讀了文中些許章節,觀點十分鮮明,見解獨到。

然而第三本書,也是名字最響亮的一本。馬克·克雷默《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這本書我硬着頭皮花了兩個小時纔讀了15%,實在是味同爵蠟,我不禁思量,是否我與此書無緣,所以無法激起我強烈的閱讀慾望。

於是,只能就此作罷,轉而攻讀第四本書,凱蒂·維蘭德《小說的骨架》,才讓我有了守得雲開見月明之感。

在讀此書之前,我深受無意識流的影響,認爲寫作就是讓無意識自由流動的過程,是一個在寫作中自然創造的過程。所以,預設小說骨架勢必會給寫作造成心理上的阻礙。

然而,纔讀完此本書的十分之一,就恍然刷新了我的認知,讓我切身體會到了預設小說骨架的好處,並且意識到這與我之前的無意識寫作其實並不衝突。兩者顯然可以同時進行,相輔相成。

所以,值不值得讀一本書,是因人而異的。無戒老師認爲《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我卻讀不下去。注重無意識流動的作者對凱蒂·維蘭德《小說的骨架》是持批判態度的,而我卻覺得所得甚深。

判斷一本書值不值得一讀,其實在於自身。

你對這本書是否感興趣,以及在你讀了數篇章節過後是否仍有足夠的動力去閱讀它,更有甚者,能否讀完一遍又一遍。

我認識一位全職創作者,甚是喜愛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他每天花衆多的時間研讀它,就好像是在鑑賞一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

對於此本書,我是持仰望態度的,光是福樓拜對創作的極大熱情和無與倫比的認真程度,我就深感自慚形穢。

然而,當我勉力拜讀此書時,卻只能歎爲觀止,此等世界名著我卻毫無眷戀之意,不禁深思,是否因自身修爲不足,無法體會到前人的一番苦心經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