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架构漫谈笔记

阅读架构漫谈笔记

本次主要针对阅读架构漫谈整理笔记,作者围绕软件架构,从起源、定义、原因等多方面来论述,我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下面主要针对五个问题来进行笔记整理。

问题一:什么是架构

对于什么是架构,有很多的争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甚至于很多架构师一说架构,就开始谈论什么应用架构、硬件架构、数据架构等;在Wikipedia上,架构的定义为:Architecture (Latin architectura, from the Greek ἀρχιτέκτων arkhitekton"architect"from ἀρχι- "chief" and τέκτων "builder") is both the process and the product of planning,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buildings and other physical structures;意思是(拉丁语结构建筑,from the希腊ρχιτέκτωνarkhitekton“建筑师”,从ρχι“首席”和“建设者”τέκτων)is both the process and the product of规划、设计和建设,建筑和其他物理结构。从定义出发结合实际,架构实际上①根据待解决问题,对目标系统边界进行界定②对目标系统按照某个原则进行切分③对于切分出来的部分设立沟通机制④保证各个部分之间能够联系,合并组装成为一个整体,完成一定工作。这就是架构,与其他各行各业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

问题二:为什么要出现架构

从起源上看,架构随着建筑很早就出现了,在不同行业也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针对某一个需要人执行的工作,由于每个人的时间与能力有限,而人们又想要提供系统的整体质量,这是每个人之间就有了相互的影响,如何提高个人的效率,这时就出现了架构。其实架构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由懵懵懂懂的,被动的去认识这个世界,变成主动的去认识,并以更高的效率去改造这个世界的方法

问题三:架构解决谁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架构解决人的问题;在实际情况下,软件其实是把现实生活模拟到计算机中,并且在计算机硬件中运行起来。从这里可以分为两类:①业务问题:找到问题的主体,他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问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等②计算机问题:如何把现实生活用软件来模拟;

模拟出来的软件,需要哪些硬件设施才能够满足要求;当访问量越来越大的时候,软件能否支持硬件慢慢长大,性能线性扩展;因为硬件是可能会失效的,软件如何在硬件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可用性,让用户能够不中断的访问软件提供的服务;怎么收集软件产生的数据,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依据等等这些是计算机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

问题四: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

对于架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架构涉及到软件本身的业务体系,就转变到软件体系架构层面;①软件因为流量增大而分拆成不同的运行单元,在不同的机器上部署所形成的架构,属于软件架构。②每个运行单元为了让不同角色的人,比如前端,业务,数据存储等能够并行工作,所分成的代码架构,也属于软件架构。由上可知,当我们说软件架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讲清楚,究竟说的是部署的架构,还是代码的架构。软件架构的落地,需要软件的组织架构和流程来保障。架构是进化出来的,架构实际上是在量不断的增大,超过了单台服务器的容量,逐渐的分拆,同时导致超过单个人员的能力,工作人员不断的增多,工作内容不断的分拆形成的,这本身就是架构的意义所在。

问题五:架构师是什么

针对架构师,可能会经常提到,但其意义没有我们想象那么简单。当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处于社会的分工的一环,需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并且按时解决别人的问题成为我们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时间压力,潜意识里会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对时间的恐惧。这个恐惧在潜意识里面会想方设法推动我们采用各种手段,以便及时的完成工作,换取报酬。甚至会加班加点,不择手段。如果我们还生活在这个恐惧下面,是不可能成为架构师的。要成为架构师,必须要超越这个恐惧才能够看清楚,我们要解决的是别人的问题,不是自己完成工作的问题。所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足够的自信,在自己服务的领域中可以按照要求完成工作,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架构师。架构师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发现这些问题背后的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平衡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对自己所承担任务了然于心,可以在合理的标准下达到任务要求,这也就是架构师的权利和义务所在。

整体来说,架构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软件体系架构有共性也有特点,架构师应该把握这些问题,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保证任务可以按时按量完成。所以,体系架构在软件整个周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