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不清哪里好

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这句话出自姚若龙的歌词《遗失的美好》。

我想谈过恋爱且被伤过心的人,肯定对这两句歌词深有体会:面临分手时,对方明明有各种不好,确实放不了手,还是想继续迁就下去,理性上知道在一起不好有好结果,可就是做不到果决。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1.习惯/依赖

不管对方再不好,但在长久的相处当中,你已经习惯了有她的世界,习惯了早上说早安,习惯了中午发问候,习惯了晚上说爱你,这经年累月积累起来的习惯,怎么可能说丢就丢呢?本来两个人的世界你突然消失了,这样空荡荡的人间怎么去让人习惯呢?

从心理学、医学的角度讲,是长期在一起习惯了因她而在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很多人应该都知道这种物质就是人的快乐源泉,人精妙的奖赏回路系统就是以多巴胺为核心而存在的。

多巴胺是快乐的源泉,同时也是产生成瘾(毒瘾、赌瘾、性瘾等)、精神依赖的罪魁祸首。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人类依靠多巴胺获得了永不枯竭的生命动力(可以理解为追求幸福),但也在这个恶魔的影响下自甘堕落。而爱情中的舍不得,也是这种物质在作祟。

习惯了有她,习惯了她带来的多巴胺,一旦停止了这种物质的供给,我们就会慌乱、痛苦、精神恍惚,这和毒品中的戒断综合征是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产生不舍这种情感,除了有精神层面上的依赖外,还有生理物质层面的自我影响。

2.心智全占

根据自我损耗理论,人的心智、认知资源是一定的,就像人的精力一样,心智也会被消耗被占据,说得更形象一点就是电脑系统的内存。电脑系统的内存总量是一定的,只能在同一时间处理一定量的任务,一旦超过了它所能处理的程度,它就无法处理其他的东西。

推而广之到人身上,一个人心智如果被另一个人的吸引力全占领了,那他就没有多余的心智去在乎对方的缺点。你喜欢一个人越深,越是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她的优点而不是缺点身上,这样的心智资源分配方式看起来很不理性,但在爱情中它就是这样。或许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爱情中去?或者想方设法地把两个人紧紧绑在一起而不让她们分开?这是基因在背后操纵(详见《人到底在追求什么——感觉篇》),还是上帝拙劣的设计?这我还真搞不懂。

目前就总结了这两条原因,或许我还有其他机制没有想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