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0自帶Ubuntu系統安裝及使用過程填坑

       還記得很久很久以前,打算重拾一下Linux,百度谷歌各種安裝雙系統教程,最後都被打擊的想去死,哈哈~然後退而求其次,裝了個虛擬機,還不錯,就是偶爾有點卡,最近發現win10自帶了ubuntu系統,那就搞一下吧~~想當年作爲大二主課之一的“Linux操作系統實戰”考了專業第一,但實際上對於Linux我是很懼怕的,畢竟當時學習過程中就遇到各種奇葩問題,完全不知道從何入手。好在一點就是本人對命令行模式還是很感興趣的,不然學這一塊真得心累的不行~~

安裝過程大致過一遍,沒啥大問題:

在“微軟應用商店”搜索“ubuntu”可以看到很多結果,選擇第一個,之前已經安裝了:

當時安裝配置時忘了截圖,大致就是兩部分:註冊賬戶和設置密碼,然後就可以正常使用了,我的賬戶名是“beyond9305”

由於還沒有安裝圖形用戶界面,目前只能用命令行,可點擊快捷鍵或者菜單裏的Ubuntu圖標進入,界面是這樣的:

其中“beyond9305”是我的賬戶名,後邊的是主機名;還有種方式進入Ubuntu就是快捷鍵“Win+R”打開“運行”窗口,輸入“bash”命令即可,不過這界面和上邊不大一樣:

後邊增加了文件路徑,關於這個路徑後邊會提到。

到這裏基本上就可以輸入些常規命令測試一下了,一切正常~

接下來就要安裝gcc編譯器了,win10自帶ubuntu是不包含gcc和g++的,我們可以看一下:

給的提示很貼切,輸入以上命令即可自動安裝:

在這裏有的博主說不能直接使用該命令安裝,因爲即使安裝成功也不能正常編譯.c文件,會報找不到頭文件等錯誤,是嗎?試一下唄,結果顯示使用上述命令是可以成功安裝gcc並順利編譯.c文件的,如果大家遇到不能正常編譯的情況可以參考下圖:

當然,編譯的過程比較曲折,花了不少功夫,先給大家看一下在微軟應用商店裏“Ubuntu”底下某個用戶的評論:

讀了很多遍,還不是很理解,於是乎直接操作了一番,找到了自己電腦上對應的路徑:

其中c、d、e、f四個文件夾都是空的,然後我在c文件夾中新建了helloworld.c文件,輸出“Hello World!”,然後在ubuntu命令窗口中切換至該目錄下進行編譯:

竟然顯示沒有該文件,於是我想是不是不能直接在c文件夾根目錄創建.c文件,所以在該文件中有新建了幾層,如下圖:

編譯結果還是提示未找到該文件~~~,於是我又想是不是不能在c文件夾創建子文件,所以將該.c文件轉移到d文件夾,依然不行

此時我嘗試在命令窗口查看這幾個文件夾:

上邊都沒問題,mnt文件夾包含四個文件夾,但切換到c之後在查看就不對了,明明是空的,怎麼會顯示這麼多子文件。。

這時我還沒有意識到哪裏有問題,於是又切換到d文件夾:

哦呦,猛然驚醒,這就是我的D盤啊。。:

此時才明白一開始那個微軟應用商店用戶評論所言,mnt中的cdef文件夾分別對應着本地電腦的四個磁盤。。。

於是我把helloworld.c文件放到D盤中,先查看一下此時d文件夾的內容:

已經包含了helloworld.c文件,這次終於編譯成功了:

這裏還有一個知識點,我一開始用的命令是gcc helloworld.c,直接編譯源文件,然後又輸入命令gcc helloworld.c  -o hello和./hello,這裏涉及到gcc的參數選擇,直接給大家截個圖吧:

對應本例,也就是我們把helloworld.c文件作爲輸入,hello文件作爲輸出,如果不設置輸出則使用系統默認輸出:

如果大家對gcc及其參數感興趣的話可以自行查閱哈~~

另外還可以在Ubuntu的命令窗口使用vim文本編輯器來編輯我們的.c文件:

首先使用sudo vim hw.c命令來創建一個名爲hw的.c文件並打開編輯界面:

進入界面後爲“命令模式”,按“i”鍵進入“輸入模式”,如上所示編輯好程序後按“Esc”鍵退出輸入模式,接着輸入“:wq!”命令保存退出,如上上圖所示,輸入ls命令查看該路徑下所包含的文件,然後使用gcc編譯源文件,得到目標文件,再顯示一下,相較於之前多出一個hw文件,最後運行即可正常顯示,由於程序最後沒有換行所以看着有些彆扭。。

那麼這個源文件和目標文件到底在哪呢,如下所示:

後續操作還會繼續,就這麼不斷踩坑填坑,哈哈~~或許成長就是這樣子吧

————————如果本篇內容對你有一點點幫助,請點個贊或者收藏一下,讓我們一起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