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是通往精進的唯一道路

電視劇《士兵突擊》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電視劇中自始至終貫穿的不拋棄不放棄精神,另一個就是士兵許三多一步一步從兵渣走向兵王的過程。

我不想用“逆襲”這個詞,因爲逆襲總是帶着一點點僥倖與違背常理的感覺,許三多肯定不是逆襲,他是踏踏實實一步一步成長爲兵王,電視中,他一個人笨拙而重複的練習,最終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和自信,從而贏得他人的尊重。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了《士兵突擊》主創團隊一個問題,現實生活中,許三多和成才這兩種人,哪種人更容易成功。無一例外的,每個主創人員都說許三多會更容易成功,而好走捷徑的成才,在生活中會很難成就自己。

現實生活中,我最害怕遇見聰明的人,並非說聰明不好,如果能選擇,每個人都會選擇讓自己聰明,只是生活中絕大多數聰明的人都好走捷徑,成爲另一種形式的懶惰,當然也不是說好走捷徑就是錯誤,只是捷徑必須要與一個人的能力匹配,否則就會很容易變成一個陷阱。

因爲工作緣故,我經常看見身邊的一些孩子,帶着渴求的眼神向身邊的老師請教,諮詢獲得一個好成績的祕訣。

每當老師給出一些經驗方法時,這些孩子還是不會滿足,他們急切地等待老師繼續說下去,希圖獲得一些他們並不知道的祕訣方法。

及至老師說沒有了,就這些方法後,他們的眼神會一點一點黯淡下去,帶着些許的失望,他們一定在渴求一些他們並不知道的祕笈方法,然後希望掌握這些方法一日千里。

人類基因的設計中,似乎天生的就被寫入了尋找捷徑的代碼,很長一段時間,人們甚至認爲,只有不斷尋找到捷徑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

然而捷徑就像是一匹野馬,只有擁有足夠能力的人才能馴服駕馭它,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一次偶然獲得的捷徑,反而會讓你喪失正常理智的思考,從而失去平衡踏實的心態,開始忘記腳踏實地的基本道理,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你開始反覆尋找一條直通結果的捷徑,從而失去了正常生活與工作的能力。

一味的尋找捷徑,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當你在不斷尋找捷徑試圖一步登天時,笨拙的人已經打下了牢固的基礎,積累的量變最終會在某一天呈現出爆發式的質變。而對於那些總是嘗試捷徑的人來說,更可怕的是,他們已經放棄了踏實沉靜的心態,這種心態一旦形成,則很難在任何領域獲得成就。

我的妻子告訴過我一個關於她的故事。

他在上高二的時候,數學成績很弱,只能排在班裏中下流,她的學校是當地一所重點高中,所以可想而知,如果她想在數學上超越其它同學,基本上是很困難的。

可最終結果是,高考過後,妻子以幾乎滿分的數學成績排在班級前列,我曾經好奇和討好的問她是怎麼做到的,這簡直是逆襲啊,要知道作爲數學學渣的我,數學從來沒有超過70分。

妻子告訴我,很簡單,踏踏實實的按照數學老師的方法去做,數學老師告訴他,把數學書上的每一個公式推導和例題背會,是像背語文課文那樣去背。

我疑惑的問,這有用嗎,你這學習方法有點反人類啊,你是把理科科目當作文科來學的,這有悖常理,根本是行不通的。

對,很多人當時就是像你這麼想的。但是對於我來說,這個方法有用,而且相當有用。

妻子說她老老實實的按照老師說的去背,開始的時候效果並不明顯,一個月後效果顯現出來,每個公式的推導,例題的設計,因果關係邏輯推理清清楚楚,後來做起數學題,有種豁然開朗清晰瞭然的感覺。

妻子的這種方法,很多人一開始就不會接受的,因爲大家都想當然的認爲這是一種又笨又行不通的方法,對於理科,刷題纔是正道。

我上高中的時候,無比迷戀數學寶典和習題精華之類的教參,有段時間,班裏瘋了般的購買一本叫清華狀元錯題筆記的書,大家自我催眠的認爲只要買了這套書,成績就會唰唰的飛昇,注意是飛昇呀,所以買起來根本就不帶質疑和猶豫的。

那時候往往哪門功課最差,哪門功課的教參就買的最多,似乎只要在數量上佔有了優勢,質量和結果上就會想當然的勝出。

世間不是沒有捷徑,真正的捷徑是通過笨拙進化到熟練後,自主自發的發現事物的規律及快捷操作,對一個初學者來說,很多捷徑恰恰是最漫長的道路。

樑文道在採訪對中國文化作出巨大貢獻的趙廣超時,對他的“作書”方式提出了質疑。

這種“作書”方式非常困難磨人,說得更直接一些,就是在明明有投機取巧的方法下,趙廣超卻選擇了最笨最原始的方法,他把原圖掃描進電腦裏,再手工一筆一畫勾勒出原圖的輪廓和結構,純手工呀,這都四個現代化了!

爲什麼要這麼做呢?

趙廣超的回答是,因爲我不大相信書裏面說的東西,我一邊跟着原作畫,一邊分析畫家繪畫的手法,用筆學習。好處在於平日我們看畫,很多時只流於概念,但畫的過程,卻讓我更瞭解畫家的方法,成爲我分析的據點,我也想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

趙廣超正是憑藉這種笨拙的方法,貫通原畫作者的精氣神,真正理解和感受原畫作者的技法與細微變化。

所以趙廣超在描摹《清明上河圖》時,感受到了某些細節筆路的差異,這些東西平日我們看畫時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動手才能感受到。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把最開始的笨拙持續下去,才能一點一點深刻的理解,嬰孩在開始學習走路時總是很笨拙的,可是誰又能不說,它是爲以後的嫺熟打基礎。

很多時候,笨拙甚至值得讚美,因爲從這一步後,你的道路已經開始向精進邁進,無數的笨拙最終會在某一刻變成遊刃有餘,那時候你就開始明白,笨拙其實是一種緩慢的加速度,你需要做的只是繼續下去。

現在市面上的各種速成方法非常流行,一種學習一項技能,一旦貼上速成的標籤,便會立刻贏得追捧與熱銷,與時俱進的是現在的速成,都已經不說三個月學好某某某了,甚至連三十天速成都顯得太漫長了,現在的速成都變成了三天甚至三小時改變人生。

恕我直言,如果一個普通人的學習,三天三小時就能被改變顛覆,那麼你的人生也太經不起推敲了。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做朋友》一書裏講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時的拿出來溫習回味。

他說起前輩鍾道隆學習英語的方法,簡直讓現在的各種速成視爲天方夜譚。

鍾道隆是怎麼學習英語的呢?

他說自己堅持每天寫A4的紙20頁,不達目的絕不休止,晚上開會晚了也要補上,從1980年1月31日到1983年2月爲止,三年內寫了一櫃子的聽寫記錄,用去了圓珠筆一把,聽壞電子管收音機9部,半導體收錄機3部,單放機4部,翻壞詞典兩本。

我想三年後,當他看見自己一堆的學習成果,一定會生出無限感慨,反正我是被他真正嚇到了,他把這種笨拙的方法一用就是三年,硬是把自己從一個普通的人打造成了英語專家。

很多年後,一個叫安德斯·艾利克森的美國人寫了一本叫《刻意練習》的書,這本書用一萬小時定理證明了一個新手如何才能成爲大師,而所謂刻意練習,其實就是從笨拙一步一步邁向精進,最終讓自己成爲想成爲的那個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