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公用地招商广告语参赛作品

描述:

株洲地处湖南省东部,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四县(市)五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人口408万,市区建成区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118万,是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6000多年前,株洲就有远古先民在这里开启山林,繁衍生息。三国时期,刘备孙权在这里分湘江而治。唐朝诗圣杜甫在此流连忘返,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近代以来,株洲成为红色圣地,茶陵建立全国首个苏维埃工农兵政府,先后涌现了左权、李立三、耿飚等一大批将军,诞生了41位将军。建国后,株洲加快发展步伐,勇立改革潮头,入选改革开放40年全国经济发展最成功城市,成为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株洲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安寝在株洲的炎陵县,每年来此寻根谒祖的海内外华人达到600万人次。炎帝神农氏,亲尝百草,种植五谷,教化黎民,在株洲奠基了灿烂的农耕文明,让株洲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水稻栽培历史达5000多年,1995年株洲成为全国首个成建制亩产过吨粮的地级市。茶陵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成为全国唯一用茶命名的行政县。清朝时期,醴陵玻璃辣椒出口到斯里兰卡、新加坡等地。

      株洲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处北纬26度附近,是农业生产黄金地带,空气、土壤、水源等适合于农业生产,催生了酃县白鹅、茶陵黄牛、攸县豆腐等1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了120多个绿色食品。炎陵黄桃蜚声海内外,深受阿联酋、新加坡、香港、澳门市民喜爱,株洲红茶远销到阿联酋,湘春蕨菜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等地。酃县白鹅、艾叶米粿、攸县豆腐得到央视消费主张栏目大力推介,一大批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株洲红茶:

       株洲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茶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安寝在株洲市炎陵县,茶陵是全国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录茶叶产地时指出,湘茶首推株洲茶陵。茶陵成为湖南红茶三个核心生产基地县之一,被评定为湖南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2018年,第15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茶祖文化节在茶陵召开,18个国家和地区的35位茶界嘉宾,400多位国内茶行业组织负责人、茶文化专家和知名茶企业家共700多人参加。以茶陵红茶、炎陵红茶为代表的株洲红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涌现了“茶祖·三湘红”、“万阳红”、“洣溪茗峰红茶”等多个代表性产品。“茶祖·三湘红”亮像意大利,斩获过“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万阳红”红茶与安化黑茶在阿联酉参加湖南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形成“红与黑”的完美组合。洣溪茗峰红茶代表湖南红茶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2018年,株洲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百亩以上的茶叶基地40多个,茶叶生产经营主体80多个,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全市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2亿元。

茶味三分,二分水土,一分人和。细看来,山青香浓,千年茶味浸于土。    ——株洲红茶

千年国茶,始于株洲                              ——株洲红茶

内涵释义:

种植一款好茶,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茶农精心呵护,更需要一方自然水土的养育。一方面茶农接受自然的馈赠种植浓香茶叶,另一方面这种细心的保养也反哺了地方的水土,这种人与自然的融汇交流,历经的时间越长,种植出来的茶香越浓,而株洲的千年茶史,正是产出绝品茗茶的关键。


酃县白鹅:

酃县白鹅于1986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品录,2006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保护品种资源,2008年被农业部列入种质资源库,2009年被农业部首批登证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据1873年重修的酃县(炎陵)志中记载中有“祥风飞岩,群鹅集阪”的描述,充分证明了当时炎陵县养鹅的盛况和养鹅的悠久历史。在古代炎陵(酃县)白鹅曾是朝廷贡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炎陵(酃县)白鹅是政府供应港澳的指定产品。现已开发卤、酱、烤三个味型,46个单品的系列熟食产品,有冷鲜鹅、冰鲜鹅21个单品的系列产品,销售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50多个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2018年,酃县白鹅出笼180多万羽,涌现了湖南福来喜鹅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酃县白鹅生产、加工企业,带动近千户酃县白鹅养殖户增收致富。

亲朋好友聚高座,满堂香鹅肉垂涎         ——酃县白鹅

内涵释义:

关键词:热闹,喜庆,美味

烧鹅作为一种传统特色菜肴,经常在逢年过节时被拿出来款待难得一见的亲朋好友,因此烧鹅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酥嫩的口感,还有着对热热闹闹的佳节和亲朋团聚的渴望,而这则广告语便是把这种渴望表达出来,引起人们心中的共鸣。


攸县豆腐:

攸县豆腐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攸县豆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建制后,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黄忠驻守攸县,由蜀汉将士引入流传至今。由攸县豆腐衍生的攸县香干、攸县腐乳等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全国大中城市的餐桌、超市等均可见到其身影。2018年,攸县种植大豆近6万亩,培育了湘东情、南国宏豆、盛玉坊、平姐等豆制品加工龙头企业近20家,从事豆制品生产的小规模企业(作坊)300多家,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攸县大豆(香干)已通过湖南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现场核查。

小桥流水成追忆,当年豆腐犹鲜香         ——攸县豆腐

内涵释义:

关键词:街角小食,家乡,小桥流水人家,对过去的怀念

豆腐一直以来都常见于我们的街头小吃,这里通过豆腐这个意像引起人们对过去小桥流水的回忆,描绘出了一幅古色古香的街景,勾起人

的怀古之情,继而把这种情绪捆绑在豆腐这一实物上,提高吸引力。


王十万黄辣椒:

王十万黄辣椒栽培历史悠久,是辣椒中的独特品种,颜色橙黄、皮薄、肉脆,比一般红辣椒更香、更辣、更脆。据史料记载,黄辣椒种植有特殊的环境、土壤、气候要求,全省乃至全国只有株洲、衡山一带才能种植这种品质的黄辣椒。清代,株洲有一个状元为讨皇帝欢心,将代表皇权的“黄颜色 ”的辣椒进贡朝廷,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当场钦点黄辣椒为“贡椒”,一直到现在当地老百姓还有“黄贡椒”之说。渌口区(原株洲县)为发展王十万黄辣椒,已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加大种植基地建设,培育了湖南珉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株洲龙擡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株洲县味视食品厂等黄辣椒加工企业多家,产品远销到四川、广州、浙江、北京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黄椒脆香辣味足,入喉敢笑帝王怂         ——王十万黄辣椒    

内涵释义:

关键词:皇椒,傲气,味劲十足

着重突出了辣椒的辣味,具象化它的辣味,吃了以后有着与帝王争高下的傲气,给予人无限遐想


白关丝瓜:

 白关丝瓜拥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有祖孙三代以种植丝瓜为生的专业户。白关丝瓜是丝瓜中颇具地方特色的品种(又称白玉丝瓜),肉质白嫩,入口爽滑,当地流转地主王保生无丝瓜不思餐饮的典故,并传说乾隆皇帝爱吃白关“溜丝瓜”,被称为御膳佳品。白关镇每年种植丝瓜5000亩以上,最高年份种植面积过万亩,带动周边乡镇种植白关丝瓜1万多亩。目前,白关丝瓜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证明商标,种植方法已获得专利证书。白关丝瓜在商超被评为“消费者最受欢迎农产品”。

一尺白玉冰晶肌,入口化泉飘清韵         ——白关丝瓜    

内涵释义:

关键词:色泽白嫩,皇室贡品

这里着重描绘丝瓜的外表和入口后的味觉享受,充分调动起人们的食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