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誠的歸宿——大昭寺|劉浪川藏

大昭寺始建於吐蕃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主要供奉藏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公主、尺尊公主、釋迦牟尼以及其他重要佛像。

和其他地方的古建築不同,我國被列爲文化遺址的地方,幾乎不會有人居住,但藏區的古建築生活氣息濃郁,進來參觀的遊客都會被提醒:不要打擾喇嘛們修行。在這裏,即使被納入保護性建築,寺廟宮殿依然發揮着它原有的功能,而不僅僅是參觀用的景點。所以在寺廟裏,並不是所有區域都可以開放參觀,遊覽的景點被嚴格規劃好,避開了喇嘛生活和修行區。

進了大門,是一個小小的院子,兩側是十分典型,亦是常見的藏式廟宇建築,金頂紅檐,白牆黑窗。藏居的窗十分具有辨識性。由於藏區的屋頂都是沿着牆體,所以一般會在窗上建飛檐,起遮蔽風雨之用。屋檐下會懸掛白色百褶織物,其實這和我們屋內懸掛的窗簾類似,起遮光和裝飾作用。

藏民們居住的高原雖日光充足,但晝夜溫差極大,所以藏居的門窗都十分狹小,減少屋內溫度的流失。爲了讓狹窄的門窗看起來更莊主更符合美觀,窗框或門框通常都會塗上黑色的漆,而且是梯形,使之與白牆形成強烈對比。

這也是有寓意的。白色在藏傳佛教裏是天上神靈的代表色,與潔白的哈達意義類似;黑色則是地下神的代表色。藏區的地下神類似我們漢族傳統神話中的閻王爺,可辟邪捉鬼。將門框塗成黑色,是阻擋魔和噩運進屋,保護屋內人們不受侵害之意。而將這梯形,是牛角的變形,有吉祥的寓意。

黑色窗沿門檐莊重,窗飾和門飾色彩斑斕,白色牆體聖潔,造就了別具一格的藏式建築。藏民生活中的每一處細節,都有其獨特用意。

雖說是古建築,卻不妨礙它的生活氣息。二樓窗臺上擺放了一排盆栽,拉近了這座屹立千年的古樓和現代人之間的距離。

我對佛教文化和藏居建築並不瞭解,只能草草略過,跟隨大流前行。導遊向我們介紹了在藏區朝拜的正確姿勢:雙手不需要完全合十,而是拇指微曲,掌心相對,留有一絲空隙,盛放心中的煩惱和憂愁;雙手舉過頭頂,表示領受佛的旨意;再至雙脣,胸前停頓,表示心口與佛意合一;分開雙手攤至身體兩側,表示放下自己的妄念;然後屈膝,雙手撫地隨身體下伏而前滑,同時心發所願,口訴祈求;身體完全覆地後,雙手從體側劃弧伸至頭前合十。一路所見的藏民皆是口子唸唸有詞,然後按照這一套動作一遍遍地重複。

在我們沿着既定路線參拜衆佛時,遇到前來添油燈的藏民。他們人人手裏提着一個保溫壺,裏面裝着的是帶有溫度的酥油。在每個殿中佛前的油燈裏,添上一點,嘴裏默默唸着什麼,也許是佛經,也許是他們爲家人的祝禱。

及至二樓,離開了主殿,眼前豁然開朗。大昭寺的中心是可直望一樓,主殿屋頂居然是漢式的重檐歇山頂,飛檐鴟吻一應俱全,在陽光下金光閃閃。我們這才知道,大昭寺原來是文成公主主持修建的,有千羊駝沙石,填湖造大昭的故事。

據說大昭寺這裏以前是一片湖,並且幾次氾濫成災。文成公主見整個青藏高原竟似一個仰臥的魔女人形,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就位於魔女的心臟位置。爲了鎮住魔女,減少災害,文成公主便在此處建造了佛寺。那個時候,青藏高原並沒有高效的運輸工具,所以的物料資源都是通過牛羊駝來的。這裏的湖面頗廣,湖水也深,於是就有了千隻牛羊駝沙石的宏大宮城。

大昭寺開發的遊覽的區間並不大,僅主殿的一二層。在隨流繞了一圈後,我們來到了拉薩另一個景點——羅布林卡。兩者相距不遠,坐車也就十來分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