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沒時間成長

上學的時候大概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叫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上學的時候我自然是理解不了的,甚至分不清楚戰略和戰術的區別。只是非常好奇爲什麼有的學生平時看起來並不怎麼用功,但總是考的要比一些起早貪黑學習的人要好。

這顆種子就這樣種下了,直到許多年後才得以生根發芽。

多年後我也長大成人走上工作崗位,但上了沒兩年我就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每次我告訴家裏自己在加班單位忙,回到家裏總是會受到更優質的待遇,家人也總會對滿身疲憊的我投向更加親和的目光,而如果我是晚上打球回來,結果就不太一樣了。

同理,我也發現“忙”成了很多人不思進取的擋箭牌。

因爲忙,所以很多人說:“哎呀,單位每天加班,哪些時間學習考證。”“單位快忙死了,根本騰不出時間健身學英語。”“老闆每天讓我加班,哪有時間談戀愛?”

於是,每當自己遇到解決不了問題,和解釋不了原因時,“我很忙”就像是躲在慈寧宮裏老佛爺被搬出來,讓所有人啞口無言。

當然,你也會常常安慰自己:我已經忙成這樣,晚上回家就啥也別幹,安心刷抖音和朋友圈,或者追追劇就行。好像這些東西是在自己忙一天後給自己的獎勵一樣,而你也欣然接受。

那麼問題來了,大多數人口中的忙到底都在忙些什麼呢?


對於銷售行業的人來說:多數人的忙不過是把自己流水線上的工作做完而已,不同的是一句話有時一天重複10遍,而忙起來一天要重複50遍而已。

對於教育行業的人來講:很多人的忙不過是每天不停重複對學生說的話,機械性的批改作業和備課,僅此而已。

而至於媒體行業的人,這個別人以爲可以充分發揮創造力,每天都能肆意發揮想象的職業,大多數人也不過是重複自己熟悉的技能,接大同小異的單子,循環往復。

可當你真正去問那這些人,你問他們也工作好幾年了,有沒有自己形成一套成熟的知識體系?或是對自身行業總體的認識?

大多數人一定會說:啥體系什麼亂七八糟的?我每天基礎工作還做不完,別扯那些沒用的。

沒錯,你永遠也叫不醒那些裝睡的,但不代表沙塵暴來臨時,鴕鳥把頭倒立進沙子裏就會安然無恙。

問題不會減少,那些用說自己很忙來掩蓋真相的人,就如同失戀的人通過宿醉來獲得短暫的快感一樣,明天並不會比今天更好過。

所以我終於明白了上學時那個奇怪的現象,那些看起來吊兒郎當的學生,他們可能只拿出了80%的精力,但卻有着更系統的學習方法,而有些看起來拿出120%努力的人,不過是在進行無腦簡單的重複,在他們的眼裏,知識從來就像是泰坦尼克號的拼圖一樣,毫無頭緒,但他們往往卻又麻痹自己,甚至告訴自己,通過這樣的努力即使最後考不上好大學,也沒人會怪罪,是的,可能最後確實沒人在忍心苛責你,但人生終歸是自己的,所有的代價也不過是自己承擔。


我當然也知道,我們很多人在離開校園後需要承擔更多角色,我清楚的知道這些角色在背後所揹負的是什麼,而工作忙所帶來的壓力只是其一,可如果我現在說,你必須還要每天拿出來兩個小時進行成長性的學習,你會覺得自己做不到,它會壓垮你。我無法給你一個準確的答案,我舉一個身邊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我們這一代90後通常會認爲養一個孩子就已經要幾乎耗掉父母的所有心血和薪水了,但在我父母家的樓下,一對外地來的夫妻,兩個人共同經營着一個不到30平米的小賣部,卻養大了2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小孩兒,並且,在銀行有着幾十萬的理財存款。這就是我想表達的,那些你曾經以爲不可能養起孩子的人,最後養大了兩個孩子;那些曾經你以爲根本買不起房的人,最後竟然買車買房,紅紅火火。生活與人生皆是如此,看上去鋼板一塊,但其實仍有很多的空隙,能夠提供許多額外的彈性,但這完全取決於你的選擇,如果什麼都不去做,許多事情看上去的確毫無可能。

所以對於工作,兩個不同的人,我並不覺得那個每天加班到深夜的人就一定會有更光明的前途,相反,如果另一個人每天朝九晚五,但是把更多時間用來健身、讀書、提高工作的專業性,我會覺得這個人更有上進心。同樣,兩份不同的工作,一份事兒不多,錢也不多,但可以讓你有時間瘋狂成長,那麼我覺得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因爲你完全可以當成是你的跳板,以此尋找更大的機會。而另一份工作,每天忙的要死,薪水可觀,但讓你沒時間成長,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警惕一下,你在這份工作裏的價值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還是僅僅是一顆螺絲釘。而現在還有一份工作,假如本身價值不夠,錢也不多,還忙的要死,你就需要非常小心了,因爲你極有可能習慣長期處於最基層工作而難以逃離。

一個人最怕的,並不是現狀不好,而是心死了,還習慣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