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 》 | 每个不起眼的父亲,都是孩子永远的后盾

“人生就像射箭,而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那每天的拉弓又有什么意义?”

故事的开头,以长大后的马飞实现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作为整个回忆的线索,逐渐拉开了序幕,扑面而来的是那个年代专属的气息,格外让人怀念。

马飞从小就被叫做“缺根弦”的孩子,说的人多了,他就总认为自己是真的笨。

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总是千篇一律,永远只看成绩,从不去了解孩子心里真正的想法,一味地灌输想要成功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考好成绩的思想,当孩子交不出让他们满意的答卷时,只知道一股脑儿地发泄情绪,“这辈子他就这样了,没救了”,“就他那样能考出班级前十?”,“我是为他好”,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说实话我也没少听。

而马飞的爸爸马皓文却不同寻常,在所有人都责备马飞不争气的时候,他却永远支持马飞,并一步步引导他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做他最强大的后盾。



我觉得一个男人最强大的时候,便是从他成为父亲的那一刻起,往后所有的人生,都毫不吝惜地奉献给了孩子,每一个光荣的时刻,都想和他一起分享。

原以为东沛大桥的建成会成为马皓文一生中的巅峰时刻,殊不知每天师傅前师傅后的称呼自己的小徒弟,却成了那个害自己吃了几年牢饭,出狱后还不受待见的罪魁祸首。

这一个偶然听到的真相,马皓文连想都不敢想。那个倾尽了大半辈子想去讨回却无疾而终的公道,在这时看来是多么的可笑,人性居然这么经不起考验,比想象中还要脆弱。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会知道他是人还是鬼。



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男人,此刻突然变得黯淡无光,连婚姻都无法再继续,验证了那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自然也怪不了谁。

在这关头,这些对他来说都无关痛痒,他只告诉马飞,凡事都要想办法,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你的脑子要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你一点都不笨,你是最棒的。



未曾想,那一次告别后的再见,竟长达7年。

马皓文缺席了马飞7年的成长,当他出狱后找到马飞的妈妈,她竟慷慨陈词地表示给了马飞最好的学习教育环境。

家长总是这么理所应当地认为学校就是最好的人生导师,寄予了毕生的期待,而忽略了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实起的是最大的作用。如果一个孩子成了机械性的学习机器,就算学有所成,能确保他人格不会有缺陷吗?

马飞这7年里一直渴望见到马皓文,因为只有他才可以抛开条条框框,带给他最真切的生活体验。

当马皓文问马飞,你以后想干什么,他脱口而出清华北大,如果考不上,就到家楼下卖煎饼。马皓文说道,“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好玩的工作多了去了,找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好好想就对了。”

家长通常喜欢用所谓的激将法来激起学习的斗志,但效果有时候会差强人意,甚至背道而驰。

“你要是考不上大学,就出去打工。”

“连学习都学不好,以后还能干什么有用的事情?”

“你自己没有能力,能怪谁呢?”

诸如此类的话,总会被家长挂上“言者无心”的标签,信誓旦旦地表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



马皓文永远不逼着马飞学习,甚至在马飞提出想要一台586电脑的时候,他哪怕吃尽了苦头,也要成全他这个小愿望。

马飞的代课班主任来家访,责问马皓文为什么不督促马飞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还让他玩电脑,说别的孩子每天都学习到十一点。

马皓文坦言,“我希望他学的不仅是知识,他必须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



他不顾马飞是否会迟到,只为了教他书本上没有的一课,让他用心地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巧妙地化解了马飞的困惑。

在他看到马飞被欺负后,气到颤抖着身体,一副跟他们拼了的仗势,那一刻,他是无所畏惧的。

毫无疑问,他被打得鼻青脸肿,当街坊领居过来找茬的时候,他终于爆发了,不甘心中,更多的应该是气自己不够强大到足以反抗这个世界而受尽欺凌吧。


马皓文真的是中国式父母应该学习的榜样。如无意外,家长就总是尽可能地希望孩子不缺席每一堂课,生怕落后别人一丝一毫。

可是孩子渴望的总是课本以外的世界。就像马飞想看航天展,如果马皓文如同一般的父母一样,坚决让他在学校备考,那马飞的人生将会少了一堂让他坚定了心中梦想并改变了他之后的人生道路的课,如果没有那一课,谁知道马飞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马飞说,这是他一生中学到的最多的时刻。



整部电影的高潮,便是在旅行回程的路上遭遇的一场大洪水。在那里,马皓文曾弄丢了马飞。他声嘶力竭的呼唤马飞的模样,几度让人动容,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一生中最爱的亲人,那以后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他坚信马飞还活着,不顾一切阻挠,他喊出了那句话,“如果你能听到,看看你身边有什么,想想办法,你一定可以的!”



马飞惊慌之余,听到父亲的声音忽而振作起来,在所有人都要撤退的时候,马飞成功利用了拆开的门板和衣物做成了一个木筏,最终获救。

这就是马皓文一直教给马飞的贯穿一生的道理,“你要一直想,办法就总会有的”,“不能认输”。



马飞最终在最后一刻赶回来参加期末考试。他信心满满,因为那一段旅程中,马皓文每天晚上都给他补课,一点也不落下。

学校也总是用惯有的规则,来判定一个学生是否是有用之才。马飞作文离题,闫主任打了零分,他说,我现在可以给你打满分,但你以后参加高考,别人能照样给你满分吗?

但庆幸的事,他们能发现马飞是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学生,天马行空也未必不是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也让马飞成为毕业之前,学校里最出色的学生,马皓文最初的赌注,也算达成了。



永远不要因为一个人学习上不出色的成绩,而断言他是废物。

出人意料的是,原来那个一直在学校门外徘徊的疯子,是闫主任收养的一个孩子。他曾在那个孩子身上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一旦出错,就不可原谅,最终导致了一场悲剧,不堪重负的孩子,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被抢救过来后,疯了。

这样的悲剧,现实生活里不会少有。前不久轰动社会的新闻,是一个父母和孩子争吵,把车停在了马路中间,透过屏幕都可以感受到那位母亲的愤怒,只是谁也不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竟让那个孩子无畏死亡,留下了那位后悔莫及的母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塌了,总想把它修好。

马皓文的后半生都在为自己平反,修好心里的那做桥,成了对他来说,比马飞成为一个宇航员,更值得让他骄傲的事情。

父母好像总是不求回报地为孩子付出,而在孩子总能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就该为自己的名誉放弃自己追逐的一切。

在马皓文满心欢喜地跟马飞说自己有机会平反的时候,马飞要求马皓文放弃申述的那一刻起,看着马皓文不可思议,渐渐黯淡下来的目光,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像有什么噎在喉咙里,难受,却隐忍。

作为父亲,他还是选择了成全马飞,只是心里的那座桥,好像再也修不好了。



在飞船遇到了问题的时候,马飞鼓起勇气去解决问题的那一刻,心中浮现的是父亲肯定的脸,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所幸他做到了,一颗悬着的心,在最终以圆满返程的结果下,放下心来。

迎接自己的,是全国人民的欢呼,是伟大历史的谱写,更是人群中那个苍老的正笑着向自己走来的父亲。

“这个魔术太厉害了,能再给我变一次吗?”

是啊,人生就像魔术,有的失败,有的成功,这只是一时的,只要不放弃不认输,事情总能变好。

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