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前些日子看见一则新闻,觉得还蛮有趣的。某高校“偷偷”给学生充饭卡,让学生又惊又喜,感动之余,学校对学生的尊重更是跃然纸上。真实地映照了一直被网友调侃的那句话:“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同学你好,这条短信来自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近期我们发现你在食堂用餐期间校园卡消费较低,所以向你的校园卡打入200元,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并且也希望你能奋发图强,努力学习……”这样的一条短信被发至某高校不少同学的手机上,让人倍感意外,甚至忍不住怀疑是诈骗短信。但当学生们查询了校园卡的金额并联系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核实后,确定一切都是真的,一股暖意充盈心间。

看似是一条诈骗短信,而真相却是学校对学生的“隐性资助”。在以往的“评议”模式中,也可以看到大学生为了争取补助,纷纷“比惨”,这种局面,无疑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过去,为了助学款、资助款,同学之间甚至相互“比穷”,更有自尊心强的生活困难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被瞧不起,而不愿意接受资助,让助学金资助款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

而现在,这所高校的“隐性资助”项目,依托学生校园一卡通消费大数据对学生进行“隐性”的资助,根据学生的具体消费情况,确定最终的补贴名单,为学生们补助餐费。并且资助过程中没有公开信息,仅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向同学们发送了短信提醒。同时,利用大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精确定位贫困学生。这种创新型的资助模式,保护了家庭困难的学生的隐私,也让贫困资助变得更有温度,更能落到实处。

当然,也不乏友像是“学生知道规则后会不会钻空子骗取补贴”的担心。老师们则是回应“如果一个孩子,为了拿这个补助,连着三个月,每顿都吃几块钱,那孩子是真缺这点钱,我们愿意把这钱给孩子。”

学校和老师们,尽最大的可能,维护着学生的自尊,让“嘘寒问暖”不再只是空话,不再只是浮于表面的关怀,真正做到了“打笔巨款”,落实到了实际行动当中去,你放胆探索世界,我守护你内心柔软。相信若干年后,当这些孩子们回忆起大学时光,想到食堂里香喷喷的饭菜,偶尔午夜梦回,嘴角也会挂着满足的微笑吧。



学院:工学院

专业:自动化二班

年级:2018级

姓名:张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