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了該怎麼辦?絕大多數人應對方法錯誤

當下幾乎人人“焦慮”,有人“焦慮”而後“努力”,但沒什麼卵用,這算幸運的!有人“焦慮”而後“努力”,還不復當初,甚至掉進更大的坑裏!

當下的很多“焦慮”,它不正常,有毒!

今天,一位眉目清秀、勤奮好學的優秀讀者在《轉型王道》書友羣分享他看了一篇文章的感悟。題目是:《爲什麼越努力,越焦慮?》

他很有同感,做了自我剖析,並寫了tips一併分享給你:

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努力走出這個惡性循環的怪圈。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關於進行改變的一些想法。首先從環境上進行改變:
1、努力遠離讓自己腐化的環境,比如宿舍,主動進入一些讓自己容易安靜工作的場合,比如學校或圖書館或者公司(或者詢問同學同事朋友,你們通常都是在哪些地方學習)。
2、主動和優秀的同事同學朋友溝通,向他們取經。即使自己比他們年長,即使自己曾經比他們優秀,也要放平姿態和他們交流,努力發現自身的不足,向他們學習。對於距離遠的朋友,可以網上溝通,對於同城距離近,可以線下面基互動。總是直面自身不足,充分尋找向別人學習的機會。
3、對於已知的不足,利用合適的環境,強迫自己全神貫注的學習;期間可以藉助番茄鍾等管理工具;同時基於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強迫自己主動和同事同學交流。
4、給自己設定大目標和一個個小目標,不達到目標,就休想給自己找什麼所謂自我激勵的藉口去放鬆去偷懶,努力實踐延遲自我滿足感。
5、在工作中強迫自己主動接受挑戰,培養自己敢於接受挑戰,因爲只有多經歷事兒,才能更多主動暴露自己的不足。雖然挑戰會帶來壓力和焦慮,但這也正是是學習動力的源泉。
6、定期分享,定期總結,交流互動,查漏補缺。比如,這次就算是給大家的一次小小分享。

我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並整理成文章如下:

我很同意原作者的部分觀點,比如,一個人在舒適圈待久了,要想再努力很難,稍微努力一丟丟,就感動自己了,就想獎勵一下自己,放鬆一下自己了。

但我認爲,導致【焦慮】的並不是【努力】,也就無所謂“努力帶來的焦慮”,這句表述可能容易誤導人,讓人覺得焦慮很好,焦慮很正常,焦慮可以讓人努力。而實際上,我們需要特別警惕焦慮,可能埋下“禍根”,具體我們後面再細說。

這位博士先生,想要從“戰場”(努力氛圍很濃的辦公室)逃離,進入“舒適圈”(舒服的宿舍),不是爲了逃避焦慮,而是在【忽視】使他焦慮的【因】。

跟大牛一比較,人的能量狀態容易被拉低,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就會本能的抗拒,本能的想要逃避。這一點在作者後面的表述裏也被論證:

“從不努力的狀態切換到努力的狀態,竟然是如此的艱難!我強迫自己走進辦公室,強迫自己去和我的同事們交流,強迫我自己去開始全神貫注的工作,卻發現越是強迫,我內心越是有一種「焦慮」。這種焦慮的具體作用是:猛然發現自己已經落後了好多,然後着急拼命,然後發現短時間內無法彌補,然後就想着乾脆不要這麼焦慮了,還是過得輕鬆一點吧。而正是這種由於努力而產生的焦慮和焦慮背後的絕望,不斷地擊退我試圖堅持努力的信念。這中間的過程,非常曲折也非常難堪,如同一個黑洞,不斷吞噬着我本來就不多信心。 ”

當作者想要努力,重新回到辦公室,主動去和牛人打交道,強迫自己全神貫注工作,越是“焦慮”,然後呢,心裏又開始打退堂鼓:“還是過得輕鬆一點吧!”

注意看他原文的表述:“猛然發現自己已經落後了好多。”

人的本能之一:逃離痛苦,追求快樂

以前,忽略那個【因】,那個【因】因此就不存在了嗎?

現在回頭,猛然發現,好傢伙,忽略沒用,現在差距更大,焦慮會更大,對人的影響更大了,努力建立起來的信念也不斷被擊退。

【逃離痛苦,追求快樂】會變成本能的一種反應。

佛家也講【離苦得樂】,這兩者有區別嗎?

漢語博大精深,這是它有趣的地方,也是其有害的地方,理解有偏差,就容易被“毒害”。

人性反應的【逃離痛苦】:正如作者逃離那個讓他感覺不好受的辦公室奮鬥氛圍——結果呢,這並沒有逃得掉,到後面,反而因爲“差距擴大”,變得【更加痛苦】。

人性反應的【追求快樂】:正如作者回到舒適的宿舍,打遊戲,看美劇,看網絡小說,刷知乎,感覺隨便混混就能拿到博士學位,就萬事大吉——結果呢,導師生氣批評,驚醒了這場美夢。

這就是我們常人的人生:“離苦苦更大,求樂生悲涼”,更可怕的是,還把這當做是人性反應的理所當然,怨天尤人就是不反思自己。

這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裏面,始終出不來,只能時常做做夢,或者找樂子打發,聊以自慰。甚至,不敢閒下來,一閒下來就胡思亂想,一閒下來就心慌慌。就像老人說的,心裏像貓抓似的。

那這種狀態如何突破呢?真正的【離苦得樂】是什麼呢?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找到苦的“根”,要找到樂的“根”與“緣”。

這是《擎蒼計劃》終南山遊學人性體系裏的一部分。

具體怎麼“離苦得樂”,後面解答。如果想聽系統的課程,可以關注我的線下課。

下面,繼續……

“苦”的根,可能比較多,通過這位作者的親身經歷,【努力】【焦慮】至少是他感覺“苦”的部分因(也就是“根”,但還沒到最深處)。

一個人非常努力才能取得結果;

一個人隨便搞搞就能取得結果。

哪個苦,哪個樂?

或者換一個表述:

有人因爲特別想要取得某個結果,去努力;

有人因爲把做事變成樂趣,結果變成順便。

“努力”“堅持”“奮鬥”這些字眼,一看就不輕鬆,一看就苦。

【焦慮】來自哪裏呢?

焦慮多半來自“壓力”。

1、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知道什麼重要,盲目攀比,與人的差距拉低能量,產生壓力。

主要是來自社會的壓力,如影隨形,每個人都逃不掉:房子租的買的、房子大小、在幾環;車子價位幾輛;工作與收入;孩子教育;兩性關係……

有幾人能倖免社會給人的這些壓力?

2、該自己做好的事,做不好。

工作做不好錢賺的少,人際關係障礙,家庭關係問題。錢進不來,情緒糟糕,身體變差。重點體現在,賺錢問題,沒能打通。

錢不是憑空來的。憑空來的錢,你當做自己的,那就離禍不遠了。

3、對未來的擔憂。

越是有能力,越是生意做的大,越是家族富貴的,越是擔憂這個問題。

如果這三個點破了,焦慮基本也就破了。如果不破,焦慮一直在,它很小程度上利於你努力,有壓力纔有動力嘛;更大程度上,利於你掉坑。

這不是聳人聽聞!

人經歷大的痛苦與失敗:

負債累累,一蹶不振的;

身體問題被切掉幾塊,甚至罹患絕症的;

傾家蕩產,欠一屁股債,妻離子散的;

生意失敗,重度抑鬱,走向自殺的;

這些人不是因爲在舒適圈,而恰恰是因爲壓力,因爲焦慮,迫切想要暴富,迫切想要出人頭地,迫切想要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用盡全力地瞎努力導致。

因爲焦慮而胡整的人,少嗎?看看你們的周圍,應該都能找到活生生的例子吧!

焦慮→盲目→胡整→掉坑→苦海。

傳銷、資金盤、P2P、電信詐騙,就在我們身邊;當然,厲害的人,會自己給自己挖坑,他們不跳別人的坑,一旦掉下去,連累一大波人。

我們自己有“漏”,沒能拔掉導致“苦”的“根”,容易出問題、早晚出問題。之所以現在還沒出問題,可能是因爲手上目前還沒餘錢,可能是因爲誘惑還不夠大,還可能是坑沒挖好。

再是,我們前面講的,社會風氣,給你內在的火爐“煽風點火”,風有病就是“瘋”,會傳染。

再是,我們所處的圈子,身邊都是些什麼人、什麼聲音在影響你。

再是,看看如今的“老師”們。你的老師,在教你什麼,在戳你什麼痛點?

他們是想要你成長,教你成就人,還是教你怎麼去利用人性的弱點掏別人的錢、資源?

他們罵你不覺悟,罵你瞎折騰,還是罵你捨不得交學費跟他學習,罵你幾十歲的人了沒給父母妻兒更好的生活?

如今的一些老師,到底是在教人,還是誤人;是在給人指明人生方向,還是在增加人的焦慮;是在傳播正知正見,爲社會做貢獻,還是隻管塞爆自己的腰包?

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漏”不補上,“禍根”不拔掉,因爲焦慮,跑的快摔得狠死得快;

“漏”不補上,“禍根”不拔掉,因爲焦慮,你聽誰的都覺得很對;

“漏”不補上,“禍根”不拔掉,因爲焦慮,你乾的事可能只是別人希望你乾的,而不是你應該乾的……

我也把痛點戳了,給點解藥才厚道。

應對第一個焦慮,要“借假修真”,明白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明白你要的是什麼,你的人生方向在哪裏;

(這是學員整理升級前的模型圖)

應對第二個焦慮,要“精進不懈”,專注提升自己的能力,三個方面:情緒精進、思維精進、行爲精進;

應對第三個焦慮,要“內外兼修”,認準方向,從外面佈局和把握“趨勢”,從內在種下好種子,剔除或轉化壞種子(禍根),善於運用積累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們的體系,正日趨完善,更多的人生難題我們也都考慮進去,並且找到真正的應對之法!

人生,往往無需特別努力,就可以有大成。凡是需要很努力,感覺自己很努力的人生,往往都是一點小成。

在一個固化的圈子裏,蛋靠努力確實可以拉開與人的差距,獲得比較優勢得來的膚淺的、短暫的快樂(優越感)。

再回顧一下這位博士的經歷:

躲進宿舍,玩遊戲、看小說、看美劇、網購,樂嗎?

跟與人相比拉低能量相比,是“樂”。

持久嗎?沒能持久,因爲差距還在,而且越來越大,

從短暫的“樂”,到更大的“苦”。

比較而得來的樂,膚淺、短暫,無法真正滋養人。

真正的,長久的快樂來自哪裏呢?

來自於“真理真相”的“真”。

來自與“借假修真”的“真”。

你能從工作中找到樂趣,你能從工作中學習,你能從人那裏找到樂趣,你可以學到任何人的優點。

不是說,你一定要每天額外多幹2小時才能成長。關鍵在於,有沒有珍惜時間,有沒有利用好時間。就利用好其中2小時,一段時間下來,也會有很大變化。

有人講,人的覺悟從“不自欺”開始,假裝很努力欺騙自己,還是真的把事幹好,真的有進步(情緒、思維、行爲)即使看起來沒有努力?

人一旦覺得自己努力,就有可能陷入苦情戲,特別是在人際裏,在家庭關係裏。付出感是感情的殺手,當你一直感覺自己在付出時,就掉進了受害者的苦情戲裏,演了多年的老劇本,其實與真相無關。

“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爲了這個家?”

“我這麼努力,還不是想要一家人生活的體面一點?”

任何是非過錯,都拿“努力”兩個字來擋。

家庭關係能好?

能有真正進步?

心情能好?身體能好?

事業能發展的更好?

從“精進的三個方面”走到“真”,中間是什麼呢?

也就是說,我們提升自己,提升哪些方面,主要去收穫些什麼,能讓我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能讓我們的生命質量越來越高呢?

我師兄把這些東西劃分爲兩類:上升資產下降資產

常人在下降資產裏打轉轉,爲下降資產勞心費神,但多數求而不得,苦。

高人,善於經營上升資產,不貶值卻升值,而且上升資產能駕馭下降資產,甚至能夠無中生有,自在。

人生,和萬事萬物一樣,需要一個過程,給自己多一些時間,多一些耐心,不要太着急。

看準方向再跑,別跑反了,不然越努力錯得越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