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繪畫中,如何去匠氣留匠心?

圖/褚寶君  文/文涓


中國花鳥畫歷史悠久,早在工藝、雕刻與繪畫尚未完全分工的原始社會已經萌芽,經歷歷朝歷代逐步發展成熟,而在漫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之中,繪畫隨着科學和繪畫材料的進步,如何擺脫技術和匠氣,將作品賦予靈魂和思想,是每個繪畫者的藝術追求。 

繪畫不能有匠氣但不能沒有匠心。匠氣易俗,匠心可治俗。褚寶君認爲,匠心精神有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是有不改初心的恆心,爲了繪畫,付於專注,久久爲功,精益求精。第二是敢於突破的決心,認真研習傳統技法,不斷在突破自我中創新提升。 

在褚寶君的作品中,他去匠氣留匠心,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至高境界。在筆法上,少有外型的勾勒,多采用的是沒骨畫法,這相對於先勾勒後着色的寫意畫來講,更有了許多難度,需要筆筆到位、處處兼顧。他用沒骨畫法將邊緣線隱去,讓花鳥畫的神韻更加自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描繪對象的真實感。

這讓他的作品顯得毫無雕琢痕跡、造作之氣,有些筆觸靈活地運用小寫意,比如晶瑩的石榴籽、縹緲的梅花,充滿靈秀之氣的藍色雛菊,根據描繪的對象而採用不同的技法,營造了亦真亦幻的純淨世界。

在構圖方面,他的構圖沒有大開大合之勢,全然是小景式的,記錄的一花一葉,一動物一山石,以小見大,去繁就簡,但又注重穿插關係,高低、前後、仰俯、爭讓等關係處理的極爲到位,簡約而不簡單。

畫由心生,那些花朵的恬淡讓人看到畫者至善、至純、至淨、至美的心靈,那些雄雞生動鮮活,寓意着大吉大利、吉祥如意。欣賞他的畫作,就彷彿看到一條條清澈的小溪交匯又告別,唱着美好的歌子流向了遠方,匯入藝術的海洋。

褚寶君作品欣賞:

作者簡介:

褚寶君,1968年生於天津武清,祖藉山東壽光,中國致公黨黨員,天津致公畫院副院長,褚遂良書畫院副院長。

本文系陳曉輝美術館作者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書畫資訊,請關注本館公衆號:每天看書畫,心情麼麼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