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mini2440上面MTD分析

原文鏈接點擊

1.首先說一下分區只是內核的概念,就是說A~B地址放內核,C~D地址放文件系統,(也就是規定哪個地址區間放內核或者文件系統)等等。一般我們只需要分3-4個區,第一個爲boot區,一個爲boot參數區(傳遞給內核的參數),一個爲內核區,一個爲文件系統區。

2.而對於bootloader中只要能將內核下載到A ~ B區的A地址開始處就可以,C~D區的C起始地址下載文件系統。。。這些起始地址在MTD的分區信息中能找到。所以bootloader對分區的概念不重要,只要它能把內核燒到A位置,把文件系統燒到C位置。
所以,在bootloader對Flash進行操作時,哪塊區域放什麼是以內核爲主。

3.而爲了方便操作,bootloader類似也引入分區的概念,如,可以使用“nand write 0x3000000 kernel 200000”命令將uImage燒到kernel分區,而不必寫那麼長:nand write 3000000 A 200000,也就是用分區名來代替具體的地址。

4.設置分區的兩種方法:
(1)bootloader對內核重新分區:這需要重新設置一下bootloader環境參數,就可以同步更新內核分區信息

如:

setenv bootargs 'noinitrd console=ttySAC0 root=/dev/mtdblock3 rootfstype=jffs2
mtdparts=nand_flash: 128k(u-boot)ro,64k(u-boot parameters),3m(kernel),30m(root.jffs2),30m(root.yaffs)

內核配置時選上Device Drivers —> Memory Technology Device (MTD) support —> Command line partition table parsing

在設置了mtdparts變量之後,就可以在nand read/write/erase命令中直接使用分區的名字而不必指定分區的偏移位置. 而這需要內核MTD最好沒有規劃分區。

如果你是通過uboot的內核命令行給MTD層傳遞MTD分區信息,這種情況下,內核讀取到的分區信息始終和u-boot中的保持一致(推薦的做法)

注意:
使用第一種方法分區的, mtd-id 必須要跟你當前平臺的flash的mtd-id一致,不然整個mtdparts會失效 怎樣獲取到當前平臺的flash的mtd-id?size在設置的時候可以爲實際的size(xxM,xxk,xx),也可以爲’-'這表示剩餘的所有空間。

(2)如果你是把分區信息寫在內核源代碼MTD裏定義好的方法,那最好保證它和u-boot中的保持一致,即同步修改uboot及內核的相關部分。

5.分區完成後,內核通過bootargs找到文件系統,bootargs中的mtdblockx即代表分區,block1,2,3代表哪個分區。事實上,bootargs中的"root=/dev/mtdblockx"只是告訴內核,root fs從第x個(x=0,1,2…)MTD分區掛載,mtdblock0對應第一個分區,mtdblock1對應第二個分區,以此類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