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全球監管與政策法規

監管

  自從比特幣和區塊鏈誕生以來,監管一直是熱門話題。各國政府對待數字貨幣和虛擬資產的態度往往影響數字貨幣行情和區塊鏈的投融資進展。
  全球監管和政策制定者,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區塊鏈解決價值傳輸的背後,涉及互聯網、物聯網、金融安全、貨幣安全等多個方面。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都在加大對金融的監管,特別是中國,提出要防範系統性風險。
  監管,一方面要清理整頓市場,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讓空氣幣項目無處遁形;一方面要形成合理引導,保障新技術的應用和改造。某種程度上,監管的容忍度和社會的創新度息息相關。公開報道顯示,中國被認爲是對數字貨幣監管最嚴的國家;日本則被認爲是對數字貨幣監管最寬鬆的國家,很多商家甚至直接接受比特幣支付;美國的數字貨幣監管政策嚴格程度被認爲介於中國和日本之間;韓國則政策不穩定,寬嚴之間變化較爲劇烈。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全球各國或地區對區塊鏈都有哪些最新的監管和政策?

  (1)美國

  作爲享有全球鑄幣權好處的美元的發行國,美國不會允許數字貨幣衝擊美元主權地位,這是條“紅線”。美國正嘗試將數字貨幣分爲資產型代幣(Equity Token)、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應用型代幣(Utility Token)三類。在實際操作中,這三類代幣的邊界其實較爲模糊,具有一定的可轉換性,尤其是前二者之間更加難以界定。
  從目前美國的監管政策來看,已明確要求資產型代幣、證券型代幣必須註冊登記,接受美國證券法等法律以及美國證交會(SEC)等機構的監管,鼓勵相關企業在監管規則之內合法發展。在相關衍生品及投資上,美國監管方也一直持十分謹慎的態度。美國證交會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多次公開警示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投資風險,其中美國證交會多次駁回一些機構設立數字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申請,並列舉了估值、流動性不足、不符合ETF基金託管的相關規定、套利、潛在市場操控和欺詐等五大風險。

  (2)中國

  2017年9月4日,中國央行等七部委(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公告指出,“ICO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爲,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並要求即日停止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
  2018年1月下旬,央行營業管理部下發《關於開展爲非法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服務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轄內各法人支付機構自文件發佈之日起在本單位及分支機構開展自查整改工作,嚴禁爲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於虛擬貨幣交易。通知還要求,各單位應加強日常交易監測,對於發現的虛擬貨幣交易,應及時關閉有關交易主體的支付通道,並妥善處理待結算資金,避免出現羣體性事件。
  2018年8月21日晚,一批涉及ICO的微信公衆號突然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並停止使用;22日,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社會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通知,要求各商場、酒店、賓館、寫字樓等不得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講等活動。中國對ICO的監管再次加強。

  (3)日本

  2016年5月25日,日本國會通過了《資金結算法》修正案(已於2017年4月1日正式實施),正式承認虛擬貨幣爲合法支付手段並將其納入法律規制體系之內,從而成爲第一個爲虛擬貨幣交易所提供法律保障的國家。
  日本現任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曾公開表示並不主張一定要對ICO予以監管。對於日本發生的Coincheck交易平臺遭竊事件,麻生大臣也強調要注重創新與用戶保護兩者的平衡,而並未否認虛擬貨幣這一金融創新的積極意義。可見,在今後一段時期內,日本對虛擬貨幣及其交易乃至ICO仍將採取較爲開放的態度。

  (4)英國

  英國金融監管機構督促銀行的首席執行官們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濫用加密貨幣導致的金融犯罪風險。英國金融市場行爲監管局(FCA)特別敦促金融機構加強對“從與加密相關的活動中獲得重要業務或收入”客戶的審查。這些客戶包括加密貨幣交易所、被視爲交易加密貨幣的個人客戶,以及啓動或參與發行代幣的公司。
  FCA將加密貨幣歸類爲“加密資產”,並表示,由於它們的匿名性可能會導致金融犯罪,因此可能會被“濫用”。
  FCA建議的措施包括“對客戶業務中的關鍵人物進行盡職調查”,並與這些客戶接觸,以“瞭解他們的祕密業務的性質及其構成的風險”。
  該監管機構還呼籲銀行通過培訓員工,發展自己在加密貨幣方面的專業知識,以便“識別那些構成金融犯罪高風險的客戶或活動”。

  (5)法國

  2018年3月法國銀行建議禁止保險公司、銀行和信託公司“參與加密貨幣業務”。法國銀行主張禁止向公衆推銷“加密資產”等儲蓄產品。
  法國銀行發佈的報告中,對區塊鏈技術提出了嚴格的概述和規定,並表明加密貨幣不是法定貨幣,不構成金錢所具備的要素。同時,報告駁斥了“加密貨幣大幅上漲”的過程,稱後者類似於1634年到1637年荷蘭“鬱金香狂熱”時期的“投機泡沫”。
  該報告還對投資者保護和“加密風險”表示擔憂,並警告說,加密行業的“繁榮活動”可能會破壞金融市場的穩定。

  (6)俄羅斯

  俄羅斯計劃在2019年頒佈“實施去中心化登記和合法證書中技術應用管理的監管法案”,以明確對區塊鏈技術的監管。目前,俄羅斯境內的區塊鏈已形成了包括行業監管,媒體論壇、區塊鏈基金、電子錢包、ICO平臺、交易所、行情工具、挖礦機構等一系列的區塊鏈業態。
  爲了更好地促進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在市場推動下,俄羅斯多所頂尖高校都增開了有關密碼學和區塊鏈技術的新課程。據悉,目前已有莫斯科國立大學、俄羅斯的高等經濟學院、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莫斯科物理和技術學院、國家科技大學(MISIS)等衆多搞笑都開設了區塊鏈技術相關的課程,以滿足俄羅斯對區塊鏈技術人才的需求。

  (7)印度

  印度對區塊鏈抱有很大的興趣。2018年2月19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世界信息技術大會上說,“像區塊鏈和物聯網這樣的顛覆性技術,將會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它們需要對工作場所的快速適應。”
  印度央行的研究機構還指出,區塊鏈技術已經“足夠成熟”,成爲支持印度法定貨幣——盧比的數字化的核心驅動力,該研究部門開發了一個新的區塊鏈平臺,以及用於印度金融行業的多個應用;印度最大的銀行在2017年下半年引入區塊鏈技術;印度證券監管機構SEBI去年成立了自己的委員會;印度的安得拉邦,在土地註冊處和公民數據存儲區領域,已經在開發區塊鏈應用程序。

  公認對區塊鏈友好的國家;

  新加坡

  新加坡被認爲是世界上對加密貨幣最友好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中央銀行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了試驗,並宣佈開展相關項目“Project Ubin”,這是其與銀行和科技公司聯盟合作的一個項目,旨在探索區塊鏈在支付、證券清算與結算中的用途。該項目的最終目標是把新加坡元放到區塊鏈上。這一舉措有助於強化新加坡作爲領先金融中心和創新者探索突破性技術的形象。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對加密貨幣一直保持着積極的態度,有傳言愛沙尼亞官方將會發行自己的虛擬貨幣Estcoin,雖然久久未見行動,但愛沙尼亞對區塊鏈人才的吸引力倒是不容小覷的。
  2014年,愛沙尼亞啓動了電子居留計劃,創業者只要花上100歐就可以在愛沙尼亞居留3年,而且只要在當地註冊和登記就能在歐盟地區開展業務。

  委內瑞拉

  2018年1月5日,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宣佈將要通過委內瑞拉虛擬幣交易所發行首批1億個“石油幣”,每個“石油幣”用1桶原油作爲實物抵押。按相關油價計算,一個“石油幣”約合52美元。
  “石油幣”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由政府發行的用自然資源作爲實物抵押的加密數字貨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