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全球监管与政策法规

监管

  自从比特币和区块链诞生以来,监管一直是热门话题。各国政府对待数字货币和虚拟资产的态度往往影响数字货币行情和区块链的投融资进展。
  全球监管和政策制定者,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区块链解决价值传输的背后,涉及互联网、物联网、金融安全、货币安全等多个方面。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都在加大对金融的监管,特别是中国,提出要防范系统性风险。
  监管,一方面要清理整顿市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让空气币项目无处遁形;一方面要形成合理引导,保障新技术的应用和改造。某种程度上,监管的容忍度和社会的创新度息息相关。公开报道显示,中国被认为是对数字货币监管最严的国家;日本则被认为是对数字货币监管最宽松的国家,很多商家甚至直接接受比特币支付;美国的数字货币监管政策严格程度被认为介于中国和日本之间;韩国则政策不稳定,宽严之间变化较为剧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全球各国或地区对区块链都有哪些最新的监管和政策?

  (1)美国

  作为享有全球铸币权好处的美元的发行国,美国不会允许数字货币冲击美元主权地位,这是条“红线”。美国正尝试将数字货币分为资产型代币(Equity Token)、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应用型代币(Utility Token)三类。在实际操作中,这三类代币的边界其实较为模糊,具有一定的可转换性,尤其是前二者之间更加难以界定。
  从目前美国的监管政策来看,已明确要求资产型代币、证券型代币必须注册登记,接受美国证券法等法律以及美国证交会(SEC)等机构的监管,鼓励相关企业在监管规则之内合法发展。在相关衍生品及投资上,美国监管方也一直持十分谨慎的态度。美国证交会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多次公开警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投资风险,其中美国证交会多次驳回一些机构设立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申请,并列举了估值、流动性不足、不符合ETF基金托管的相关规定、套利、潜在市场操控和欺诈等五大风险。

  (2)中国

  2017年9月4日,中国央行等七部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
  公告指出,“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并要求即日停止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
  2018年1月下旬,央行营业管理部下发《关于开展为非法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辖内各法人支付机构自文件发布之日起在本单位及分支机构开展自查整改工作,严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于虚拟货币交易。通知还要求,各单位应加强日常交易监测,对于发现的虚拟货币交易,应及时关闭有关交易主体的支付通道,并妥善处理待结算资金,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
  2018年8月21日晚,一批涉及ICO的微信公众号突然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并停止使用;22日,北京市朝阳区金融社会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各商场、酒店、宾馆、写字楼等不得承办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推介宣讲等活动。中国对ICO的监管再次加强。

  (3)日本

  2016年5月25日,日本国会通过了《资金结算法》修正案(已于2017年4月1日正式实施),正式承认虚拟货币为合法支付手段并将其纳入法律规制体系之内,从而成为第一个为虚拟货币交易所提供法律保障的国家。
  日本现任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曾公开表示并不主张一定要对ICO予以监管。对于日本发生的Coincheck交易平台遭窃事件,麻生大臣也强调要注重创新与用户保护两者的平衡,而并未否认虚拟货币这一金融创新的积极意义。可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日本对虚拟货币及其交易乃至ICO仍将采取较为开放的态度。

  (4)英国

  英国金融监管机构督促银行的首席执行官们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滥用加密货币导致的金融犯罪风险。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特别敦促金融机构加强对“从与加密相关的活动中获得重要业务或收入”客户的审查。这些客户包括加密货币交易所、被视为交易加密货币的个人客户,以及启动或参与发行代币的公司。
  FCA将加密货币归类为“加密资产”,并表示,由于它们的匿名性可能会导致金融犯罪,因此可能会被“滥用”。
  FCA建议的措施包括“对客户业务中的关键人物进行尽职调查”,并与这些客户接触,以“了解他们的秘密业务的性质及其构成的风险”。
  该监管机构还呼吁银行通过培训员工,发展自己在加密货币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便“识别那些构成金融犯罪高风险的客户或活动”。

  (5)法国

  2018年3月法国银行建议禁止保险公司、银行和信托公司“参与加密货币业务”。法国银行主张禁止向公众推销“加密资产”等储蓄产品。
  法国银行发布的报告中,对区块链技术提出了严格的概述和规定,并表明加密货币不是法定货币,不构成金钱所具备的要素。同时,报告驳斥了“加密货币大幅上涨”的过程,称后者类似于1634年到1637年荷兰“郁金香狂热”时期的“投机泡沫”。
  该报告还对投资者保护和“加密风险”表示担忧,并警告说,加密行业的“繁荣活动”可能会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

  (6)俄罗斯

  俄罗斯计划在2019年颁布“实施去中心化登记和合法证书中技术应用管理的监管法案”,以明确对区块链技术的监管。目前,俄罗斯境内的区块链已形成了包括行业监管,媒体论坛、区块链基金、电子钱包、ICO平台、交易所、行情工具、挖矿机构等一系列的区块链业态。
  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在市场推动下,俄罗斯多所顶尖高校都增开了有关密码学和区块链技术的新课程。据悉,目前已有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的高等经济学院、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莫斯科物理和技术学院、国家科技大学(MISIS)等众多搞笑都开设了区块链技术相关的课程,以满足俄罗斯对区块链技术人才的需求。

  (7)印度

  印度对区块链抱有很大的兴趣。2018年2月19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世界信息技术大会上说,“像区块链和物联网这样的颠覆性技术,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们需要对工作场所的快速适应。”
  印度央行的研究机构还指出,区块链技术已经“足够成熟”,成为支持印度法定货币——卢比的数字化的核心驱动力,该研究部门开发了一个新的区块链平台,以及用于印度金融行业的多个应用;印度最大的银行在2017年下半年引入区块链技术;印度证券监管机构SEBI去年成立了自己的委员会;印度的安得拉邦,在土地注册处和公民数据存储区领域,已经在开发区块链应用程序。

  公认对区块链友好的国家;

  新加坡

  新加坡被认为是世界上对加密货币最友好的国家之一。新加坡中央银行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试验,并宣布开展相关项目“Project Ubin”,这是其与银行和科技公司联盟合作的一个项目,旨在探索区块链在支付、证券清算与结算中的用途。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把新加坡元放到区块链上。这一举措有助于强化新加坡作为领先金融中心和创新者探索突破性技术的形象。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对加密货币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有传言爱沙尼亚官方将会发行自己的虚拟货币Estcoin,虽然久久未见行动,但爱沙尼亚对区块链人才的吸引力倒是不容小觑的。
  2014年,爱沙尼亚启动了电子居留计划,创业者只要花上100欧就可以在爱沙尼亚居留3年,而且只要在当地注册和登记就能在欧盟地区开展业务。

  委内瑞拉

  2018年1月5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宣布将要通过委内瑞拉虚拟币交易所发行首批1亿个“石油币”,每个“石油币”用1桶原油作为实物抵押。按相关油价计算,一个“石油币”约合52美元。
  “石油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由政府发行的用自然资源作为实物抵押的加密数字货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