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的關係

參考資料:https://blog.csdn.net/sty124578/article/details/79085608

https://blog.csdn.net/ShWe_yayaya/article/details/81637358

 

1.OSI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的關係

OSI是一種理論寫的模型,TCP/IP借鑑了OSI的服務、接口、協議、分層的概念建立TCP/IP模型。

OSI七層網絡模型 TCP/IP四層概念模型 對應網絡協議
應用層(Application) 應用層 HTTP、TFTP, FTP, NFS, WAIS、SMTP
表示層(Presentation) Telnet, Rlogin, SNMP, Gopher
會話層(Session) SMTP, DNS
傳輸層(Transport) 傳輸層 TCP, UDP
網絡層(Network) 網絡層 IP, ICMP, ARP, RARP, AKP, UUCP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數據鏈路層 FDDI, Ethernet, Arpanet, PDN, SLIP, PPP
物理層(Physical) IEEE 802.1A, IEEE 802.2到IEEE 802.11

 

 

 

 

 

 

 

 

 

2.OSI七層協議模型

應用層協議需要掌握的是: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rotocol)、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IMAP4(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

FTP:文本傳輸協議

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POP3:郵政協議第3版

IMAP4:因特網信息訪問協議第4版

 

3.TCP/IP四層模型

(1)應用層

 功能:負責處理應用程序的邏輯,比如文件傳輸,名稱查詢和網絡管理等。

常用協議:

OSPF(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 是一種動態路由更新協議,用於路由器之間的通信,以告知對方各自的路由信息。
DNS(域名服務)協議 提供機器域名到IP地址的轉換。(如將www.baidu.com轉化成百度的IP,輸入域名就直接可以進入。因爲IP地址記的時候太麻煩,就像每個人都是由身份證唯一標識的,但爲了好記就起了名字。DNS就是一個將姓名與身份證對應的過程)
telnet協議 是一種遠程登陸協議,使我們能在本地完成遠程任務。
HTTP協議(超文本傳輸協議) 是一個基於請求與響應模式的、無狀態的、應用層的協議,常基於TCP的連接方式。

 

 

 

 

 

 

(2)傳輸層

  功能:爲兩臺主機上的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與網絡層使用的逐跳通信方式不同,傳輸層只關心通信的起始端和目的端,而不在乎數據包的中轉過程。

主要協議:

TCP協議(傳輸控制協議) 爲應用層提供可靠的、面向連接的和流式服務。
UDP協議(用戶數據報協議) 爲應用層提供不可靠的、無連接的和數據報服務。(TCP和UDP協議的詳解和區別將在下一篇詳講)
SCTP協議(流控制傳輸協議) 是爲在英特網上傳輸電話信號而設計的,這裏不再細說。

 

 

 

 

(3)網絡層

  功能:實現數據包的選路和轉發。

常用協議:

IP協議 (英特網協議)根據數據包的目的IP地址來決定如何將它發送給目標主機。如果數據包不能直接發送給目標主機,那麼IP協議爲它尋找一個合適的下一跳路由器,將數據包交給路由器來轉發,多次之後數據包將到達目標主機,或者因發送失敗而被丟棄。
ICMP 協議是網絡層的另一個重要協議,它是IP協議的重要補充,主要用於檢測網絡連接。

 

 

 

 

(4)數據鏈路層

   功能:實現了網卡接口的網絡驅動程序,以處理數據在物理媒介(如以太網、令牌環等)上的傳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