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份的城市道路名稱圖鑑——Python爬取20w+中國城市道路名數據之後

作者 | AlfredWu
來源 | Alfred數據室

不知道大家出差或旅遊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有些城市特別喜歡使用其它城市或者省份的名字作爲道路名,特別是青島市,這會兒還在徐州路,走過一個街區來到了南京路,右轉再走一會兒來到了香港中路,沿着香港中路往前走來到了福州南路,在城市裏行走像是在全國旅遊。

另外,是不是所有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建設路”呢?衚衕只存在於北方嗎?還有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名?關於我國城市的道路名,有哪些有趣的知識點呢?我們獲取了某城市信息網站全國282個城市的道路名數據共201386條,爲你揭開關於城市道路取名的祕密。

一、哪些省份/城市在道路名中出鏡率最高?

用省份或者城市名來爲道路命名,在我國很多城市中都十分常見,比如說上海市的南京路、廣州市的北京路、長春市的重慶路等,那麼到底哪些省份或城市在各城市道路名中最受歡迎、出鏡率最高呢?我們首先統計了排名前十的省級行政單位名。

北京路和上海路是道路取名中最受歡迎的,其餘兩個直轄市重慶和天津也在前十的榜單內。另外還有河北、河南、吉林、陝西等,都是經常在各城市道路名中出現的種子選手。

各城市道路名中出鏡率最高的城市又有哪些呢?

排名第一的是中山市,然而大家都知道,取名“中山路”的基本上都是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就連原來的“香山縣”都是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爲“中山縣”,後來才成爲“中山市”的。

同樣,取名爲“朝陽”(遼寧省朝陽市)、“大同”(山西省大同市)、“文昌”(海南省文昌市)、“東方”(海南省東方市)等的道路,要說都是取名於城市名,多少有些牽強。所以這樣算下來,排名第一的應該是“長春市”。

二、哪些城市熱衷於使用其它城市名作爲道路名?

哪些城市熱衷於使用其它城市名作爲道路名,走在城市中好像走在一張攤開的中國地圖裏的呢?

經過分析後發現,青島市果然名列第一。你可以在青島市的道路名中找到多達131個不同地級市的名字,這裏還不算全國其他地方的縣名、古地名等。

排名第二的選手是上海市,其實上海市使用其它城市名來作爲道路名的歷史,從1862年就開始了。1865年,英美租界當局通過議案,決定在原英租界內實行“南北向的道路以省名來命名,東西向的道路以主要城市名來命名”的規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前15的城市中,臺北市、桃園市、高雄市、臺中市、屏東、臺東、雲林等都位於臺灣省。在臺北市,除了與“三民主義”、“中山”、“中正”、“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有關的路名之外,就是大陸的各個城市名。

哪些省份(省級行政單位)使用了最多的其它省份名作爲道路名的呢?

山東省穩居第一,總共使用了全國全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名共34個。臺灣省排名第二。

三、道、路、街、巷、衚衕、裏有何不同?

道路名中,有“xx大道”、“xx路”、“xx街”、“xx巷”、“xx衚衕”、“xx裏”,這些路名有什麼區別呢?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出來,在整體的街道網絡體系中,存在着由低級到高級的路徑等級。我們經由生活的“衚衕/巷/裏”到兩邊具有商鋪的“街”,再到更大的“路”和“道”,道路越來越寬,空間形態感受也明顯有變化。這份數據中,“xx路”是最多的,具有94788條,再者是“xx街”,具有36588條。

也許你會好奇,爲什麼有些道路名取名叫“xx裏”呢?還有衚衕是不是隻存在於北方?

《說文解字》解釋“裏”爲:裏,居也,從田從土。說明“裏”有以前居住單位的意思。“裏”作爲都城內的聚集單位出現在西周時期。東周時期(春秋戰國)開始確立了裏坊制。以“xx裏”作爲路名,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其影響。比如廣州有華佗裏,鄭州有燕樂裏。

裏和衚衕的分佈,是否有南北差異呢?

可見,“裏”除了北京之外,更多的存在於南方的城市,而“衚衕”基本上集中在北方的城市中。

四、各城市都有“建設路”嗎?

位於成都的建設路因遍佈美食,廣爲大家所知。不過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每個城市都是有一條“建設路”、“人民路”的。除此之外,還有其它流行的具有時代特色的道路名嗎?我們統計了排名前十的具有時代特色的道路名

“工業路”排名首位,另外還有文化路、人民路、和平路、光明路、復興路、朝陽路、勝利路、自強路,正能量滿滿,無一不體現着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我們把所有的“工業路”在地圖上繪製了出來,發現“工業路”多分佈於工業發達的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地區。

五、體現人們美好願望的路名

路名除了攜帶有時代特色之外,有些路名還體現了大家對於生活的美好願望,比如說永興街(希望街道永遠興旺)、平安路等。同樣,我們統計了排名前十的體現人們美好願望的路名。

“太平路”排名第一。此外還有“幸福路”、“成功路”、“健康路”、“仁愛路”等。想想自己家在“幸福路”上,無形中就感覺到了幸福。這些道路都分佈在哪裏呢?

太平路、幸福路均勻分佈於全國的各個城市中,看來大家對於平安和幸福的追求都是普遍的。對比之下,成功路多分佈於南方的城市。

六、體現區域地理的路名

除了按照心中的美好願望爲道路取名之外,很多道路名也可以體現周圍的區域地理。根據周圍的地理事物爲道路命名,也是道路命名的一個習慣。比如說,在我國的道路名中,跟“水”有關的有:海、湖、江、河、涌、滘、潮、灣、港、溪、濱、洲、浦、洋、潭、溝、池等,跟“山、地”等有關的有:嶺、峯、山、田、泉、坪、埔、堤、坑、壩、屯。

跟“水”有關的路名中,江河湖海誰最多呢?

“河”是最多的,再者是“江”、“海”、“湖”。帶有“海”字的路名,集中分佈在東部沿海城市中。

帶有“湖”字的路名,除了分佈在沿海多湖的地區,還分佈在長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周圍。

另外,一些與“水”有關的路名還透露着我國地區的用字差異。比如說“涌”(讀chōng,表示小河流的意思)字,主要分佈在珠三角地區,其它地方很少見。例如廣州的東涌路、佛山的沙涌口路。

而另一個表示分支的河道的“滘” (讀jiào)字就更加獨特了,基本上只分佈於珠江入海口的各城市中。比如廣州的瀝滘東街、佛山的細滘路等。這些路名,一方面展示了地區用字的獨特之處,另一方面也是水路四通八達的真實寫照。

除了跟“水”有關的路名之外,還有跟“山”、“地”、“堤壩”有關的路名。其中,跟山有關的路名所佔的比例是最多的。

而在“嶺、峯、山、田、泉、坪、埔、堤、坑、壩、屯”中,“埔”和“屯”是更加具有地域特色的。“埔”(讀pǔ,意爲河邊的沙洲)字,幾乎集中在廣東、福建等地的路名中,比如廣州的黃埔大道、廈門的前埔路;“屯”字的路名在北方分佈較多,比如呼倫貝爾的扎蘭屯路、吉林的長屯街。

七、體現儒釋道特色的路名

路名除了受周圍地理事物的影響,還會受周圍的儒釋道文化或建築影響。以寺廟名稱或者宗教建築遺蹟名來作爲道路名也是很常見的。我們統計了含有“塔、廟、寺、仙、臺、亭、聖、觀、靈、宮”等字的道路名數量。

含有“臺”字的路名是最多的,第二名是“塔”,比如樂山的白塔街、宜春的寶塔東路。第三名是“廟”,比如成都的小關廟街、昆明的武廟路等。

帶有“仙”字的路名均勻地分佈在全國各城市,比如北京的酒仙橋路、南京的仙隱南路、廈門的仙源裏。

而帶有“寺”字的路名多分佈在北京、四川、江浙等地,應該是跟當地的寺廟數量有關。

八、體現周圍景觀的路名

成都的棕竹街、常州的楊柳巷、鄭州的垂柳路等,表明很多道路的名字取自於周圍的植物。爲此,我們統計了包含“林、梅、竹、楊、柳、蓮、桃、李、杏、棉”等字的路名。


除了“林”之外,“竹”是最多的,體現了竹子作爲城市植物受到了各個城市的喜愛。可以看到,帶有“竹”字的路名,受竹子本身喜歡溫暖溼潤氣候的影響,多分佈於南方的城市。

另外一種受到各城市喜愛的植物是“蓮”。“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同樣,受蓮自身喜歡靜水、愛溫暖的習性影響,帶有“蓮”字的路名多分佈於南方。

看了那麼多,你是否覺得道路取名的確很有趣很多學問呢?其實對道路名的研究,早已成爲語言學研究中的一部分。道路名可以記錄歷史變遷、政策變化,體現人民的願望,反應當地文化等,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的角度,對於我們瞭解城市的文化和歷史有很大的幫助。分析了這麼多,你是不是也開始對你所在城市裏的道路名有些好奇了呢?又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道路名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