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真正意義,是延長了我們的生命

01

今年高考結束後,有一位同學問我:“你覺得上了大學後最應該做哪些事情,才不至於以後有遺憾。”

我回答道:“遺憾不可避免,但我覺得有幾件事非做不可,一,你應該去談一場戀愛,無論結果如何。二,省去無味的社交,多讀書和學英語。三,有空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是爲了學習什麼,只是要讓自己知道,世界不僅僅是自己生活的那一畝三分地,以及延長你的生命。”

他聽完後似懂非懂,這也十分正常,但我卻無比的羨慕嫉妒他,感慨爲什麼在我高考完後就沒人能給我這麼中肯有深度的建議呢?(自戀臉)

前兩條可能也很重要,但我今天想多說說旅行的意義。

02

平時在朝九晚五的生活裏,我們很難察覺時間的流逝,雖然大多數人在每個星期日的晚上,都會對接下來的一週叫苦連天,但當我身處其中後,卻又不知不覺的過完了一個又一個看似難熬的工作日,不信,你可以試着回想一下上個星期的今天自己幹了些什麼。

重複,不光會使人感到厭倦,還會令人麻木,而當我們每天都重複着同樣的工作,走着同一條上班和回家的路,吃着每天類似的飯菜,面對着一張張和你一樣麻木不仁卻又熟悉的面孔時,時間就像是一條靜靜的頓河,從你指尖悄無聲息的流過。

竇文濤在一期節目裏曾說過:“人的時間感,是由內容決定的。”這不難解釋,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每當你出去旅行時,看似風風火火,甚至有時匆匆忙忙,但當你旅途的晚上躺在牀上回憶當天時,記憶是有立體感的,你會有“哇,今天過的好飽滿,竟然幹了這麼多事情”的反應。

從旅行開始前開始訂票,訂酒店,設計路線,到旅途中見識不一樣的風景,品嚐異地的美食,遇見陌生的面孔和口音,你會覺得時間突然變得好慢啊!甚至短短一週的旅行似乎就走完了一整個夏天。這用心理學的解釋簡單地說就是:人的感官在處於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時會更加敏銳,單位時間獲得的信息量就更多,所以你會覺得經歷了很多事,時間也彷彿被拉長了。

而相反,如果你的大學是在宿舍、網吧、圖書館裏浸泡的,而工作後的假期又只是悶在被子裏睡覺和刷劇,那麼這樣過一天和過四年,十年,二十年,又有什麼分別,不過是在時間軸上的複製粘貼而已。


03

我一直覺得人生就應該是一個不斷折騰的過程,最近在聽高曉鬆講述他的人生經歷,可以說他的前半生就可以稱之爲折騰本身。在他30歲之前因爲一次失戀,爲了療傷因此遊遍了幾乎整個歐洲,這次旅行對他日後的人生也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因爲作爲一個文藝青年,他從小讀希臘神話,長大讀法國文學,英國戲劇,看意大利電影,而這些的發源地都在歐洲,這次旅行正好印證他自己年輕時對藝術的美好想象。

多年以後,已經年近50的高曉鬆回憶起這段青蔥歲月時,滿是懷念,他說:“我覺得年輕時最好的狀態就是奮鬥兩年,旅行一年,再奮鬥兩年,旅行一年,這樣無論如何最後都不會後悔。”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在自己20多歲時,因爲受不了大學呆板的教育,於是退學隻身遊歷印度,並因此結緣了印度禪學,在他的自傳中他不止一次的提到過這段經歷,並說這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包括後來的改變世界的蘋果手機,都與他多年修煉禪宗所獲得的靈感有關。

所以旅行這件事情,真的不只是開拓視野那麼簡單,在旅途中,我們的感官和感受都會被放大,可能一些平時領悟不了的道理,想不明白的問題,在旅途中就忽然有了答案,而如果你是一個文藝創作者,毫無疑問,旅行往往就是你創作的源泉。

所以不要因爲害怕旅行折騰,害怕旅途不確定性,就不去開始,就像詩人顧城寫的:“你說,你不愛種花,是因爲害怕看見花一片片凋零。所以,爲了避免一切的結束,你拒絕了所有的開始。”我們不能因爲害怕,就關上開始的大門。

04

說了這麼多關於旅行的東西,實際上我們的生活何嘗又不是一場漫長的旅行,只不過在這場旅行中,我們不知道它的終點在哪,它有可能要經歷漫長的歲月,但也可能戛然而止。

可我知道的是,如果有一天當我們老了,回首自己的一生時,有兩種人生,一種人生它有講不完的故事和經歷,並充滿着戲劇性和挑戰性,時隔多年後再回億起仍然能讓自己嘴角微揚。而另一種則每天一成不變,一天和100年都毫無差別,只是在每天無休止的重複。你會選擇哪一種?

也許,一個愛折騰的人到最後未必就會賺很多錢,取得世俗意義的成功,但從不折騰的人,他的人生一定不會精彩。

所以說:無論是身體和心靈,你總有一個要必須在路上。因爲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折騰自己。

那些殺不死你的,會使你更強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