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與成事

我觀察,但凡靠譜、優秀的人,內心都有一套心法,或是樸素的原則,亦或是篤信的信條。

這些心法指導他們的行事,他們的脾性、行事可預期,所以靠譜,而且長期來看,他們的心法也都會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而優秀。心法不應該是孤立的,是一個體系。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道出了一個人的心法核心框架,即:“知”和“行”,認知層面和執行層面。 認知驅動正確的行爲,反過來呢,所有的行都是要提升自己的知。

這套心法歸納起來包括兩個層面:成長和成事。成長對應認知的提升,成事對應執行的成果。

成長

就像傅盛所說,所謂成長,本質就是認知升級。認知,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人和人比拼的,是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對行業的洞察。執行很重要,但執行本質是爲了實踐認知。我的對於成長的理解,其實就是兩個最爲樸素的方法:學習與思考。

成事

只有成長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解決問題,即:成事。最近馮唐出了本書叫《成事》,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書名「成事」。之前也有朋友問我,怎樣去發掘沒有經驗但有潛力的人才。我思來想去見過的人,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規律,那就是一個人身上會有一種能把事情做成的氣質,這種氣質跟具體做的是什麼其實關係不大。我看到過很多厲害的人對於成事的理解,都有神似的含義,發出來供大家感受下:

溫斯頓·丘吉爾:我們的目標是什麼?用一句話回答,贏得勝利!不惜任何代價,不管面對多少恐怖,我們就是要打勝仗。不管這條路有多長、多難。不能獲勝,就只有滅亡。

傅盛:爲了解決問題,你會發動每一個腦細胞,試過每一種方法,用盡每一個人脈,然後在事情搞砸之前成功搞定。

樑寧:面對生死考驗的時候, 你能依靠的不是管理能力, 而是領導力。領導力的核心, 是甄別“關鍵任務”, 然後動員大家穿越生死。一個人如果曾經有一次穿越生死, 他做事的態度, 他的篤定和膽魄, 一定不同於常人。每天都爲一些員工的小情緒糾結掂量的管理者, 一定是沒經歷過生死的。

從中,我也提煉了我對成事的理解:不管在什麼條件下,想盡辦法,調動一切可以調配的資源,帶領團隊取得勝利的能力。

成長和成事又是相輔相成,相互成就,不是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