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事往事:你知道IM聊天軟件中的“對方正在輸入…”功能的起源嗎?

本文原文地址:dglasser.wordpress.com/2019/07/22/danny-glasser-is-typing/,中文譯文由CSDN翻譯。

1、引言

在今天的很多IM聊天軟件(比如:微信)中,在聊天對話框的頂部,我們時常會看到“對方正在輸入…”字樣的顯示,卻鮮少有人瞭解這項功能的起源。

事實上,它來自於 PC 時代風行的微軟聊天應用 MSN Messenger,本文作者——當時的微軟工程師 Danny Glasser 即是其發明者之一。1999 年,他在微軟工作,MSN Messenger 1.0 上線,加入了「對方正在輸入…」的功能,由此讓用戶產生實時聊天的感覺。在這 MSN Messenger 1.0 上線 20 週年紀念之時,Danny 回憶了這段往事。

MSN Messenger:

MSN Messenger 是微軟公司推出的即時通訊聊天軟件,首次開通於1999年7月22日,並於2013年3月15日正式退役,原用戶轉入Skype中。

▲ MSN Messenger的主界面和聊天界面

(本文同步發佈於:http://www.52im.net/thread-2688-1-1.html

2、以下內容來自微軟工程師 Danny Glasser的博客

在我(“我”是指Danny Glasser,博客:https://dglasser.wordpress.com/)就職於微軟的職業生涯中,我有機會參與了一些項目,這些項目產生了一些專利,而我有幸被列入這些專利的發明人名單中。撇開有關軟件專利和專利欺詐的問題不談,我對自己名下的任何專利所擁有的自豪感幾乎與專利本身無關,專利的申請和授予主要是律師的工作。而我的這種自豪感來自於促進專利申請的工作的實用性以及我對這項工作的個人貢獻。

我很少關心我和比爾·蓋茨一起被列爲共同發明人的幾項專利,比如說,第 8341405 號專利:非本地環境中的訪問管理,儘管和他共列在同一項專利記錄中是我的一種榮耀。這些專利都是一個“提前申請專利”項目的一部分,在這個項目中,我付出的努力很少,因此,對於隨後發生的任何發明,我幾乎不應該獲得任何榮譽。

相反,我最引以爲豪的專利是:一項由我負責最初的概念和實施,而且目前仍在廣泛使用的發明。在美國專利數據庫中,它的編號是 6519639:計算機網絡中活動監控和報告的系統和方法,但對其他人來說,它被稱爲“對方輸入指示器”(以下簡稱“輸入指示器”)。

我最近一直在考慮這項專利,因爲今天是 MSN Messenger 1.0 版發佈 20 週年紀念日,而該產品是“輸入指示”專利首次亮相的地方。雖然 MSN Messenger 不再使用了,但輸入指示器功能被快速而廣泛地複製了下來,並且成爲了幾乎所有聊天和消息應用程序的一個功能。無論你是使用 Facebook Messenger、iMessage、WhatsApp、Skype 等,還是使用客戶支持的網站聊天插件,你都會看到動畫特效的點或“[XXX]正在輸入…”的提示消息,這項提示功能的來源可以追溯至這項專利工作。

大衛·奧爾巴赫(David Auerbach,一位具有軟件工程背景的作家)在五年前詳細解釋了“輸入指示器”的歷史,所以我就不在這裏全部重複了。簡而言之,在 MSN Messenger 問世之前,實時聊天應用程序要麼沒有向你指出對方用戶是否對你的消息做出了響應(如 IRC 或 AIM),要麼直接向你顯示了用戶實時鍵入的每個字符(如 Unix talk 和 ICQ)。

關於ICQ:

ICQ是一款即時通訊軟件,被稱爲即時通訊軟件的鼻祖。1996年,三個以色列人維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決定開發一種使人與人在互聯網上能夠快速直接交流的軟件。他們爲新軟件取名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

當我們開發 MSN Messenger 時,我們相信可以提供一些更好的體驗;在兼顧網絡通信效率和正在聊天的對方用戶隱私的前提下,提供一個實時反饋讓你知道對方用戶是否正在輸入。

爲此,我設計了 “輸入指示器”的網絡檢測和通信功能,編碼了它的實現,並在一個粗略而簡單的用戶界面上完成了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在我們確認了這一切工作良好後,大衛·奧爾巴赫和其他人設計並實現了一個完美的用戶界面並將它整合到 MSN Messenger 1.0 中。

由於“輸入指示器”專利僅涉及檢測和通信機制,而不涉及到用戶界面,因此,大衛·奧爾巴赫和其他致力於初始實現的人沒有被列爲專利發明人。但是這並不會抹殺他們對這項工作的貢獻。MSN Messenger 1.0 因微軟與美國在線的即時通訊軟件的互操作性之爭而聲名鵲起,大衛·奧爾巴赫在他的文章《聊天大戰》中對此作了詳細描述。

“輸入指示”專利今天(2019 年 7 月 22 日)意義重大的原因是,最初的專利申請是在 1999 年 7 月 21 日(MSN Messenger 上線前一天)提出的,而美國的專利通常在申請後 20 年到期。這就意味着原始的專利保護從今天起就不再有效了。爲此微軟的律師提交了幾項專利延續申請,最近一次是 7418495 號專利申請,所以留給“輸入指示”專利的保護時間已經不多。

據我所知,微軟從未因爲侵犯這項專利而起訴過任何人。不僅如此,在許多情況下,微軟和其他產品的所有者(如擁有 iMessage 的蘋果公司)簽訂了專利交叉許可協議,使得這一問題變得毫無意義。另外,這個功能的新實現可能不會侵犯這個專利系列的具體聲明,但我不知道是否有人願意費心驗證這一點。

關於iMessage:

iMessage是蘋果公司推出的即時通信軟件,可以發送短信、視頻等,其擁有非常高的安全性。不同於運營商短信/彩信業務,用戶僅需要通過WiFi或者蜂窩數據網絡進行數據支持,就可以完成通信。

在 MSN Messenger 首次發佈幾年後,當時仍然還是前智能手機時代。當我來到我孩子的一年級班級並且參加“你的父母是做什麼的”這樣的課程時,我就用了“輸入指示器”作爲例子。我製作了一個實時會話的所有頁面模板,向 6 歲的孩子演示了它的工作原理,並按照海報大小將這些頁面打印出來(如下):

英文原文:https://dglasser.wordpress.com/2019/07/22/danny-glasser-is-typing/

譯文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88R5ddVTrG8AE7eYSJJHqg

附錄:更多即時通訊/社交產品相關文章

技術往事:微信估值已超5千億,雷軍曾有機會收編張小龍及其Foxmail

QQ和微信兇猛成長的背後:騰訊網絡基礎架構的這些年

閒話即時通訊:騰訊的成長史本質就是一部QQ成長史

騰訊開發微信花了多少錢?技術難度真這麼大?難在哪?

技術往事:史上最全QQ圖標變遷過程,追尋IM巨人的演進歷史》 

開發往事:深度講述2010到2015,微信一路風雨的背後》 

開發往事:記錄微信3.0版背後的故事(距微信1.0發佈9個月時)》 

微信七年回顧:歷經多少質疑和差評,才配擁有今天的強大

前創始團隊成員分享:盤點微信的前世今生——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QQ的成功,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順利和輕鬆

[技術腦洞] 如果把14億中國人拉到一個微信羣裏技術上能實現嗎?》 

QQ和微信止步不前,意味着即時通訊社交應用創業的第2春已來? 

那些年微信開發過的雞肋功能,及其帶給我們的思考

爲什麼說即時通訊社交APP創業就是一個坑?

即時通訊創業必讀:解密微信的產品定位、創新思維、設計法則等

老羅最新發布了“子彈短信”這款IM,主打熟人社交能否對標微信?

盤點和反思在微信的陰影下艱難求生的移動端IM應用

QQ現狀深度剖析:你還認爲QQ已經被微信打敗了嗎?

那些年微信開發過的雞肋功能,及其帶給我們的思考

漸行漸遠的人人網:十年親歷者的互聯網社交產品覆盤和反思

中國互聯網社交二十年:全民見證的互聯網創業演義

IM熱門功能討論:爲什麼微信裏沒有消息“已讀”功能?

讀懂微信:從1.0到7.0版本,一個主流IM社交工具的進化史

王欣迴應微信封禁,解釋爲何取名“馬桶MT”

同爲IM社交產品中的王者,QQ與微信到底有什麼區別

還原真實的騰訊:從最不被看好,到即時通訊巨頭的草根創業史

知識科普:IM聊天應用是如何將消息發送給對方的?(非技術篇)

QQ設計團隊分享:新版 QQ 8.0 語音消息改版背後的功能設計思路

社交應用教父級人物的張小龍和馬化騰的同與不同

技事往事:你知道IM聊天軟件中的“對方正在輸入…”功能的起源嗎?

>> 更多同類文章 ……

(本文同步發佈於:http://www.52im.net/thread-2688-1-1.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