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隻猴子都終會成爲悟空

什麼是中國人的音樂?什麼應該是中國音樂應有的樣子?我們這個時代涌現出太多想要證明中國特色的音樂,但很多都只是單純採用民族樂器,或者有地區特色沒有跟世界接軌,這些都不是能戳到所有中國人心裏的旋律。直到我聽到了戴荃的這首《悟空》,我才真正感受到,那些能引起民族共鳴的作品,不是停留在對我們生活、經歷的描繪和古典的繼承,而是從我們民族文化深處近乎於信仰的一種共鳴。

說真的,作爲一個音癡和純音樂愛好者,能碰到這樣一首驚豔我的歌太難得了。

月濺星河 長路漫漫

風煙殘盡 獨影闌珊

誰叫我身手不凡

誰讓我愛恨兩難

到後來 肝腸寸斷

我始終覺得,作爲用漢語的民族,我們的音樂在作詞方面天生就有西方難及的豐富,而且因爲戴荃自己擁有獨立的編曲能力,這樣的旋律設置賦予了歌詞更強大的生命 。接着身手不凡、愛恨兩難、肝腸寸斷三個詞按之前的韻沿襲下來,很快就塑造了一個“英雄末路”的意境,極其有感染力。

幻世當空 恩怨休懷

舍悟離迷 六塵不改

且怒且悲且狂哉

是人是鬼是妖怪

不過是心有魔債

又是押韻的一段詞,聽戴荃的歌你會感覺自己回到了宋朝,離愁才子詞,皆爲伊人唱。在古代,音樂沒有從文學的領域中脫離出來,那時候對文字的考究極有味道,戴荃把這種考究放進了自己的音樂裏。“且怒且悲且狂哉,是人是鬼是妖怪,不過是心有魔債”,這樣的詞配戴荃的唱法很難讓人忘懷。

叫一聲佛祖 回頭無岸

跪一人爲師 生死無關

善惡浮世真假界

塵緣散聚不分明 難斷

除了詞以外,我特別有必要提一下戴荃的唱法,《悟空》火了之後有無數的人翻唱過這首歌,但戴荃的聲腔是最有特色的,特別是這一段的“佛祖”那個音,你一聽,對於戲腔的那種結合,是別人所沒有的特質。《悟空》火遍全國的時候,剛好是古風音樂結合戲腔唱法大量涌現的時代,從某種角度來說,這首歌就是這種潮流的一個代表。之前戴荃參加《中國好聲音》成績並不理想,包括在《中國好歌曲》的盲選也只有二人轉椅。但在最後,戴荃以這種音樂特質走到了好歌曲的四強,不得不說是這種音樂形式的一種崛起。

我要這鐵棒有何用

我有這變化又如何

還是不安 還是氐惆

金箍當頭 欲說還休

現在讓我們走進這首歌的內核所在,這首《悟空》包括戴荃本人最能給我們帶來感動的,在於悟空精神。孫悟空是我們民族深處的一個信仰,是我們的希望和歸屬所在,不管是猴年春晚的風波,《大聖歸來》引起的反響,還是幾十年來老版西遊記的不斷播放,那都代表我們中國人的一種情節。中國人不信神,一直一來沒有和西方頌歌相對應的音樂形態,那像《悟空》這樣的作品恰好就是對民族文化深處寄託的一個表達。

我要這鐵棒醉舞魔

我有這變化亂迷濁

踏碎靈霄 放肆桀驁

世惡道險 終究難逃

世惡道險 終究難逃

這一棒 叫你灰飛煙滅

就是這樣的叛逆精神,人生雖然要努力修行除心魔,忘貪嗔,但終究還是要有踏碎凌霄放肆桀驁的初衷。戴荃把自己對悟空的理解完全地融入了這首歌中,裏面有極其豐富的世界,詩無達詁,如果過多解讀也許會影響大家自己的閱讀體驗,所以儘管還能再闡述幾千字,我還是希望把這個體會留給讀者自己。

最後再說一下這首歌的整體結構,起伏非常完整多變,配合戲腔的連接和戴荃自己的編曲,極爲出彩。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在說寫文章一定要有起伏,在起承轉合中你的情感纔會淋漓盡致地揮灑出來,音樂也是如此,就是在這種波動的結構中,節奏才能一點一點走到人的心裏去。所以,雖然它已經火過了很久,我仍然想把這首走進我心裏的經典呈現給你。

最後引入在悟空的網易雲評論裏獲得四十餘萬讚的一條評論吧----今天去看了大聖歸來,一個小孩問他媽媽“這個不是動畫片麼?爲什麼有這麼多大人來看?"他媽媽回答:“因爲他們一直在等大聖歸來啊,等着等着,就長大了......"

希望這世間如戴荃所說,每一隻猴子都終會成爲悟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