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恋苏州——初见平江

忙里偷闲,开始了为期九天的年假。早早的就做了计划,准备去一趟苏州,来一场深度游。

苏州之于南京真是太近了,乘坐高铁只要一个半小时,也就是我平时上下班的一个来回。

虽然这么近,虽然心心念念了好久好久,却也到如今才成行,我想,缘分在此时才是刚刚好吧。

朋友提前为我预定了酒店,就在观前街。出了地铁站,七八分钟就走到了。把行李简单地收拾了一下,稍事休息后,天色已是傍晚了。

第一站就是平江路。

之前读过简友淡水泉的《浮生一梦平江路》,让我对苏州的向往之情愈发强烈起来,或许,这也是促成此次旅行的一个因素吧。

暮色初现,我迈着轻快的、稍显急切的步伐,像是去赶赴一场盼望已久的约会。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竟还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那即将到来的相见是否真的会让我一见倾心?

我无心细细欣赏一路的风景,直奔着平江路而去。

不远处有一座小楼,灯光打造的“初见平江”四个字直入眼帘,在夜色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再往前几步,是一座石桥,我知道,对岸即是平江路了。

走上去,驻足在桥中央,也恍若在河中央。轻倚石栏,手抚着它,微风轻轻吹拂着我的面颊,带来一丝丝的清凉。盈盈小河,在橘色灯光的映衬下,泛着微波;临河而建的老宅子高低错落,一眼望不到头;廊沿上挂着古色古香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晃;楼上的窗户里透出光来,洒在斑驳的青砖砌就的墙壁上;黛色的屋顶,尖尖的角弯向静谧如蓝的夜空。此时此刻,良辰美景,一如穿越了时空……



一路慢行,穿梭在人流中,平江在右,宅铺在左。在这里,我好像迷失了方向,辨不出东西南北了。只知道,随意的一瞥,都是一副撩人心扉的画卷,实在是美不胜收。

女人们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点缀着周围的一切。有身着旗袍的,也有身着汉服的,走在穿旗袍的旁边,好似行走在民国时光;擦身而过汉服女子时,发上的步摇荡漾着,又像是回到了千年以前。望着这些来来往往的人,竟让我有些恍恍然,不知今夕何夕了。

转过身来往回走,翰尔园就在一座桥的桥头旁边,乍见之时,觉得特别眼熟,忽然想起,这里就是《都挺好》里面的那个饭馆。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里小桥流水的,别具一格。门口总是不断的有人在拍照,我也趁着空档拍了两张纯景物的。里面可以喝茶、听评弹、小曲儿,是个休闲放松的好地方。

平江路上大大小小几处茶楼,处处都是好地方。

继续前行,又到一处听昆曲的茶馆,名为伏羲馆。正好赶上8点的表演场次,宣传海报上介绍说表演者是吕成芳。我上网搜了一下,民间艺人吕成芳是苏州一带小有名气的昆曲艺人,同时,她也是昆曲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志愿者,被冠以“昆曲清口”第一人,将高雅的昆曲与平民化的清口,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

两个多小时的表演,从头面的装饰开始,一步步,带领着观众与昆曲艺术零距离的接触,也解开了艺术在平常人心中的神秘面纱。唱《游园惊梦》之前,她会把戏曲所要表现的内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观众描述的清清楚楚,然后跟随着她的表演,体会唱词的意境和优美。

我也是在这几年渐渐地爱上了昆曲艺术,听的最多的也就是这出《游园惊梦》。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温婉的曲调,沉浸其中,时间总是一忽儿就过去了。曲终人散之时,仍觉意犹未尽……

侬往翰尔园,
我入伏羲馆。
园中评弹娓娓来,
馆中昆曲声声起。

一见倾心,不虚此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