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智模式

百度百科的理解:

心智模式又叫心智模型。所謂心智模式是指深植我們心中關於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並深受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已有知識的侷限。

心智模式這個名詞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Kenneth Craik 在1940 年代創造出來的,之後就被認知心理學家Johnson-Laird和認知科學家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1975)、西蒙·派珀特(Seymour Papert)所採用,並逐漸成爲人機交互的常用名詞。

劉瀾老師提到的四種心智模式:

1、最低層次——“二元對立”,就是把世界分爲好人和壞人,非此即彼,而好人最終會戰勝壞人。這種模式也叫“五歲兒童心智模式”,爲什全世界孩子都是從五歲開始接受教育呢?因爲你如果不上學,你看世界就停留在二元對立這個層次的。

——這個發現很讓人吃驚,我們會發現我們身邊很多成年人仍然停留在這個層次,特別是那些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我感覺自己走出這個認識的年紀大約是十歲左右,看來,我們受的教育確實晚了。

2、第二層次是“力求公平”的心智模式。他們承認好人有缺點,壞人也有優點。加德納稱之“十歲兒童的心智模式”。

——這個模式感覺自己20歲纔有深刻認識。

3、第三層次是“相對主義”的心智模式。他們認爲根本就沒有好人和壞人之分,只是角度不同。加德納稱爲“十五歲少年的心智模式”,相當於青春期少年的思想。

——其實身邊很多人都還沒有到達這種層次。

4、以上三種都不成熟,最高層次,也是最成熟的是“個人整合”模式。這種模式認爲好和壞相對而言,你需要選擇一個主張,儘可能整合各方利益。個人整合就是整合思考。加德納稱之爲“成年人的心智模式”。

——看到這個,才突然認識到自己還不是成年人。身邊的很多人都不是成年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