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型寶訪談:如何打造雲時代的一體化供應鏈平臺?

寫在前面

供應鏈是現代企業競爭的焦點,線上拼用戶和流量,線下拼供應鏈,已成爲許多企業的共識。近年來,在“中國製造”和“電子商務”大發展的帶動下,SCM已成爲許多企業繼ERP之後的新標配。

今天,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雲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日臻成熟,企業信息系統雲端化成爲趨勢,新技術應用成爲常態。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傳統的SCM系統該何去何從,成爲很多CIO朋友非常關心的話題。

李維良(主持人)

請您先爲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供應鏈(Supply Chain)和供應鏈管理?供應鏈通常包含哪些節點和主體?

許效軍(嘉賓)

關於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在很多教科書上,有很多專業的說法。通俗一點來講,供應鏈就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控制,構建的從採購原材料開始,到製成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一個網鏈。在這個網鏈中,通常會包含供應商、經銷商、物流服務商、最終客戶等衆多主體。

可以說,供應鏈是一個企業從端到端,貫穿經營全過程的一個重要職能,而供應鏈管理就是對整個供應鏈系統進行計劃、協調、操作、控制和優化的各種活動和過程。爲供應鏈管理提供支撐的信息化系統,就是我們常說的SCM(供應鏈管理系統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李維良

進入新時代,爲什麼傳統的SCM需要轉型?轉型的方向是什麼?

許效軍

隨着經濟全球化、互聯網化的不斷推進,企業的供應鏈系統也在發生着巨大的變化,比如:供應鏈進一步拉長、客戶訂單日益多樣化、交貨期越來越短、倉庫及承運商多而分散等等。競爭的不斷加劇、新商業模式的不斷出現,使市場變得越來越不可預測,波動成爲一種新的常態。

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SCM系統的弊端開始顯現:訂單、倉儲、運輸等系統各自爲政,缺乏信息共享與協同機制,難以應付激增的海量數據,無法對市場變化做出及時的響應和調整……傳統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越來越力不從心,變革勢在必行。

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日益成熟,應用的成本越來越低,這也爲供應鏈管理系統的變革與創新提供了可能。

供應鏈具有先天的多連接屬性,從外部的供應商、經銷商到內部的銷售、採購、生產、倉儲、運輸,從貨車司機到終端消費者,都是供應鏈連接的對象。移動+社交、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普及,使今天的供應鏈系統可以將這些對象更好地連接起來。傳統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理念需要升級,今天,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將供應鏈中的第四大要素“人”也連接起來,做到“四流合一”。

連接自然會帶來海量的數據,而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從海量數據中獲取價值,從而進一步優化供應鏈系統。

經過幾年的發展和應用,雲計算培養了C端市場“On Demand”也就是“按需服務”的能力和習慣,今天,這種消費習慣也延伸到了B端。

不難看出,移動化、雲端化、一體化、智能化,都是供應鏈系統轉型的重要方向。新一代SCM正依託新技術,連接包括人在內的更多要素,實現供應鏈數據的無縫流轉,爲企業打造應需而變、智慧決策、靈活擴展、快速響應的數字化供應鏈系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