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自学笔记——数据库基础(2019.8.10)

Oracle——数据库基础


1.数据库的架构:在Oracle数据库中,一个实例只能管理一个数据库,只有数据库在集群的环境下才能实现多个数据库被一个实例管理。

2.内存分配:Oracle的内存分配大部分是由INIT.ORA来决定的。

3.数据管理的作用:数据库管理是对各种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维护。

4.数据管理经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

5.数据库阶段的主要特点:实现数据的共享、数据具有独立性、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故障恢复。

6.数据库的模型:

1)层次结构模型:层次结构模型类似于倒置的树形,一个父表可以有多个子表,但是每一个子表都对应着一个父表<由于层次结构模型的结构很难改变所以在表示表之间的关系时也有一些局限性>

2)网状结构模型:打破了层次模型使用的限制,可以更全面地描述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系,可以一个父表没有子表,也可以一个子表有多个父表,还可以设置两个表之间的多种关系。

3)关系结构模型:关系结构模型可以说是在层次结构模型和网状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数据模型,关系结构模型实际上就是一个二维表,是由行和列组成的。在关系结构模型中,把一行数据成为一个元组,把一列数据称为一个字段或属性

7.数据库的模式: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8.模式反映的是什么:模式反映的是数据的结构及其联系,数据库系统在其内部具有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

9.三级模式分别是: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0.二级映像分别是: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11.数据库结构分为3级:

1)面向用户或应用程序员的用户级 —— 外模式

2)面向建立和维护数据库人员的概念级 —— 模式

3)面向系统程序员的物理级 —— 内模式

12.模式: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它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DL)来描述、定义的,体现并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

13.外模式: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试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逻辑的表示。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外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对应于用户的数据记录(外模式)也可以利用数据操纵语言(DML)对这些数据记录进行操作。

14.内模式: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存储方式的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

15.二级映像: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3个抽象级别,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3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这3个级别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16.外模式/模式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使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映像定义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当模式改变时,DBA要对相关的外模式/模式映像做相应的改变,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外模式不变应用程序就没必要修改。所以,外模式/模式映像功能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17.模式/内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是数据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它定义了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映像定义挺长包含在模式描述中。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束了,DBA要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的改变,以使模式保持不变。模式不变,与模式没有直接联系的应用程序也不会改变。所以,模式/内模式映像功能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18.数据库中的相关术语:

1)表:即在数据库中存放数据用的数据表,每一个数据库中都可以包含多张数据表,但是每一个数据表的名字都是不能重复的,表的一行代表一条记录,每一列都有一个列名,列名是唯一的,行和列的交叉点称为字段。

2)视图:视图是数据库中的虚拟表,在视图中存放的是从数据表中查询出来的记录,使用视图主要是为了方便信息查询,同时也能够缩短查询数据的时间。

3)存储过程:存储过程是由SQL语句和控制流语句组成的语句块。存储过程存储在数据库内,可由应用程序通过存储过程的名称调用执行;

存储过程在开发软件时可以把大量的数据操作放在服务器端的存储过程中,而只返回需要的数据,这样就减少了数据的传输量,速度也可以大大地提高。

4)触发器:触发器是特殊的存储过程,也是由sql语句和程序控制语句组成的。但是,触发器在数据库中是不需要调用而自动执行的。

5)约束:

<1>主键约束:主键约束在每个数据表中只能有一个,但是主键约束可以有多个列组成,通常把由多个列组成的主键又叫做复合主键或组合主键。主键约束可以保证主键列的数据没有重复值且值不为空,也可以说是唯一地表示表中的一条记录

<2>外键约束:它主要用作把一个表中的数据和另一个表中的数据进行光联,表和表之间的关联是为了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使用外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也叫参照完整性

<3>唯一约束:设置表中的列不能重复的约束,唯一约束可以有多个,目的是使非主键列没有重复值但值可以为空。

<4>检查约束:用来指定表中列的值的取值范围。

<5>非空约束:非空约束是用来约束表中的列不允许为空。

19.数据库设计的完整性:

1)实体完整性:要求表中的主键字段都不能为空或者重复的值。

2)区域完整性:保证输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在有效范围内的,可以利用检查约束来设置

3)参照完整性:可以保证数据库中相关联的表里面数据的正确性,使用外键约束就可以保证参照完整性

20.范式<设计关系型数据库的准则>

1)第一范式(1NF):就是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单一属性的,不可再分。

2)第二范式(2NF):2NF是在1NF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关系型数据库进行规范;2NF是要求在数据库表中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字段的部分函数依赖

通常做法:不用组合主键,添加一个编号列作为第一主键即可满足第二范式,如果不想添加编号列,就满足组合主键(AB)里面的A或者B与其他字段不能存在组合重复。

不按照2NF会造成以下问题:数据冗杂、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

3)第三范式(3NF):3NF实在2NF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设计进行规范,3NF要求数据表中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传递函数依赖。

注:传递函数依赖:A决定B,B决定C,则C传递函数依赖于A。

21.绘制E—R图

1)要素:实体、属性、联系

2)联系可分为:一对一关系(1:1)、一对多关系(1:n)、多对多关系(n:m)

22.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中数据要如何存储的,DDL语言包括对数据库中对象的创建、修改、删除的操作,这些对象有数据库、数据表、视图、索引等。

23.数据操作语言(DML):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主要包括对数据库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的操作,并且在操作时一次可以把表中数据按条件进行多条或全部的处理,为数据库的使用提供方便。

24.数据查询语言(DQL):对数据库表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查询时即可以查询一个表也可以进行多表查询,并且可以按不同的条件来检索数据。

25.数据控制语言(DCL):对数据库表中的对象权限设置和取消等操作,只有数据库的系统管理员才有权利去执行对数据库对象权限的操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