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调机制简单的理解

回调与普通调用

方法的回调与普通的方法调用不同,普通方法调用一般需要程序员手动调用,而回调方法则是由系统、服务器或者别的程序调用程序员自己创建、实现接口/抽象类的方法、重写父类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称为回调函数(钩子函数)。

一、普通的方法调用:

public class A {
    
    void methrod()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A();
        a.methrod();// 普通的方法调用
    }
    
}

二、方法回调:分为两种

1.一种是系统调用我们重写好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我们不需要自己手动去调用),例如Servlet的init、doGet、service、doPost方法,Android中Activity的onCreate、onDestroy等方法。这些方法。系统/服务器会调用我们重写的父类/接口的方法,不需要程序员手动调用。这些方法通常由系统提供接口/抽象类/父类给程序员,由程序员自己去实现。这种回调在通用性质的框架中非常常见:对于一个具有通用性质的程序架构来说,程序架构完成整个应用的通用功能、流程。但是在某个特定节点上,需要一段业务相关的代码——通常的程序框架无法实现这段代码,那么程序架构会在这些节点上留下接口或者抽象方法供程序员进行重写。

2.A类调用B类中的b方法,在b方法和B类的方法后续方法执行过程中,又调用了A类的a方法,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方法的回调,而a也被称为A类的回调方法。这种情况下的回调方法(也即b方法)既有可能是系统/服务器操作的,也有可能是程序员自己调用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的回调,是因为A类需要别的类(如B类,为了方便表述,后续将用B类来代称其他类)去处理A的请求或者A所引发的事件,同时A需要在B执行完毕后,得到返回的结果或者程序执行完毕的通知。这个时候就需要B在自己的类内部有调用A的a方法去通知A任务执行完毕,或者将返回值返回给A。可能会有人问,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在B类中构造一个方法,如b2,这个方法是属于B的,不属于A,由b2这个方法去完成向A类通知以及发送返回结果的功能呢?

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非要这么做,b2则要将返回结果和通知发送给A类,如果A中没有方法去接收b2发送过来的通知或者结果(方法的return值),那么A就需要写一个a2方法去完成这一任务,或者给b2方法添加一个A a的形参,在b2方法体内获取到A类对象,然后操纵这个a对象获取b2方法的返回值/通知。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代码的冗余;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调用两个方法,一个b2,一个a2。并且通常情况下,A类需要拿到b2方法的结果/结束通知,配合自己类内部的一些局部变量/成员变量/方法返回值,进行进一步的方法执行,如果将返回结果/通知的方法分配给A(也就是将b2方法的功能移植到a中),在a方法中操纵和获取A类的局部变量/成员变量/方法返回值回比在b2方法中要轻松容易的多,并且还不容易打破封装特性(比如需要在返回结果/通知的方法中访问A类的一些私有方法或者私有属性,a方法显然比b2方法更安全,也更简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