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裏的幾個腦洞之見識與判斷

      有人認爲這本書裏的論調過於悲觀:人類不過是地球上存在的幾個物種之一,和生物史上所有曾經主宰過這個星球的其他生物一樣,將來必然被取代。認爲這本書過於悲觀的人,也許是隻關注了了農業革命以後的人類歷史。在這些人眼裏(包括讀本書之前的我自己),人是世界的統治者,一切其他生物皆臣服於人類,地位完全無法跟人類相比,人類可以決定他們的生與死,繁榮與滅絕。人類飼養、獵殺或者食用他們都是天經地義的。

      本書作者告訴我們,以上這種情況不過是從一萬年前剛剛開始,而在這之前的幾百萬年裏,人類根本不是主宰,他們依靠採集狩獵爲生,吃別的動物也經常被別的動物吃掉。更早,在學會使用火之前,他們的生活甚至更加悲慘。

      這一萬年間,尤其是科技革命後,人類似乎正在由動物向神轉化。人類可以改變自然使之爲其服務,人類戰勝了大規模饑荒和很多疾病,人類整體壽命得以延長。然而,只要人固有的基因不變,人所遭遇的問題就永遠存在。幾千年前哲人們思考的問題,如幸福、公平等,到如今仍沒有滿意答案。哲人無法解決的問題也許科技可以:改變人的基因,人類也許會變得沒有煩惱;用機器替換人體器官,人類也許能得到永生。但是這樣的“超人類”還是人嗎?在他們眼中,我們是不是就和三體人眼中的地球人一樣,不過是“一羣蟲子”?

      站在幾百萬年的歷史長河之上俯瞰,人就擁有的近似神明的視角。從這一視角來看,人類或許和其他物種沒什麼差別,人類被取代也並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可能人類永遠也無法具備神明的眼界,相反,因爲視野侷限造成的歷史悲劇卻不罕見。印加帝國曾經幾乎征服了整個南美洲西部,鼎盛時期控制着幾百萬民衆。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卻在短短幾個月內就被一百多名西班牙殖民者控制瓦解,除了武器上的劣勢和對瘟疫缺乏抵抗力之外,他們還缺少對外部世界的瞭解。相比之下,他們的對手卻很清楚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擁有比印加先進得多的文明,然而在見識上,卻不見得高明多少。有一種說法認爲在唐朝中後期,中國便逐漸喪失了尚武和開拓的精神,整個民族都變得越來越文質彬彬了,固守本疆而對外界缺乏興趣。明代鄭和下西洋證明中國擁有當時世界先進的航海技術,而最終無法持續,原因就在於中國對未知世界缺乏探究的興趣。如乾隆所說:中國已經什麼都有了。

      這裏讓人細思恐極,也許唐代之前那些中國人身上的優秀品質再也無法找回,也許我們跟漢唐祖先早就是兩種人了,這又意味着什麼呢?

      上學那會兒的歷史書上,中國歷史是重點,其中介紹唐宋時期輝煌成就的古代史更是重中之重,似乎有了這樣偉大的祖先我們自己也就了不起了一樣。

      很多中國人也許是出於某種潛意識中的自豪感,更喜歡讀中國古代史,《人類簡史》讓我們知道在人類歷史洪流中,中國歷史不過是亞洲東部地區的歷史,只有放在世界歷史中去看,才能得到正確判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