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簟涼•龍眼樹之殤

【玉簟涼•龍眼樹之殤】

士兒

飛影翻枝。落日暑氣深,正是鮮食。
昔出山小草,舊水斷泉石。
三生石綠霧罩,鶴唳月,夢裏相識。
空抱月,遠志聲聲落,歸恨遲遲。

如絲。煙迷綠苑,三徑喘息,唯月桂笑人癡。
一瓶天眼水,尚待月圓時。
飄香苦萬里贈。暗雨助、妙畫仙師。
圖畫去,且放窗、先細裁詩。

聽到一個故事。說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個朝代,有一位小姑娘雖然雙親在,但是不知何故,卻像林黛玉一般經常被送到外婆家。在外婆家有一棵神奇的桂圓樹,結的果子大如牛眼,當地人都把桂圓稱爲牛眼樹或龍眼樹。

作爲那個時代獨有的留守兒童,小姑娘每天不是在外婆家就是在老家和阿公阿婆一起生活。也許是太過於孤單。在一個細雨濛濛的春天,小姑娘看到粗大的龍眼樹下長出了一雙雙小手,她就小心翼翼地守候着。直到有一天要回自己家時,她就趁機將龍眼樹芽悄悄帶回了家。

不知道爲什麼,這位小姑娘失去了一些童年的記憶,她甚至不知道家裏的哪棵龍眼樹是自己種的。

非常奇怪的是同樣的一棵龍眼樹,在她父親口中,她聽到的是滿滿的自豪感:“這是我女兒小時候種的龍眼樹,大家嚐嚐,可甜了!”然而,截然相反的是,她的母親卻矢口否認:“哪裏哦,她哪裏有種家裏的龍眼樹!!!……”

一天天的,當年種下家裏那棵龍眼樹的小姑娘也漸漸地長大了。她和村裏的女孩子一樣,結婚生子,卻依然將自己兒時的家當成自己最親密的家。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其實就是一個工具。有用時,她就被周圍親人殷勤拿來無償使用,無用時就被棄之一旁還要被踹兩腳。

有一天,家裏人突然告訴她爲了擴建房子,她小時候種的龍眼樹有很大的妨礙。更要命的是,她的老父親爬樹修剪枝杈時,不慎受傷,差點連命都搭上了。


就這樣,她小時候親手種的龍眼樹就成爲了衆人喊打喊殺的“妖樹”。這棵龍眼樹從此悲慘地結束了它短暫的一生。

就這樣一棵連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親手種過的龍眼樹,卻無端成爲了衆人眼中的“妖樹”。從此,她就成爲了那個種下“妖樹”的人,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理直氣壯地喊:“那不是你種的樹!”。

席慕容在《三生石》中便講述了三生石第一世的悽美故事 ,在這一世,主人公便是一棵開花的樹:

我知道,我將生生世世與你結緣。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爲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在最美麗的時候遇見你,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我就是這樣枯萎了,在我死去的那一瞬間,我看清了你臉上的驚訝,你捧起我的枝葉,淚溼衣襟。那一刻,我含笑。回到佛前,我淚垂不止,長跪不起。佛垂首,嘆息。

假如你是這位姑娘,而且你能穿越時空的阻隔,你能看透她的內心嗎?

也許,這位種下那棵龍眼樹的女子會落得個“空抱月”的遺憾?也許她會因爲“遠志聲聲落,歸恨遲遲”,未能親自保護這株龍眼樹而自責嗎?

也許,這位種下那棵龍眼樹的女子也會一樣只求在“夢裏相識",希望弄清楚自己與這株龍眼樹結緣的來龍去脈嗎?可是,爲何她看到的卻只是“三生石綠霧罩,鶴唳月”?

也許,這位種下那棵龍眼樹的女子真的回到故鄉,又能如何呢?估計“唯月桂笑人癡”吧?故園已物非人非,唯有“三徑喘息”。周圍的人一定會不屑的甩一句:“一棵樹而已,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也許,這位種下那棵龍眼樹的女子一定會將這棵樹殘餘的龍眼果收集起來,而不忍心剝開一粒放入口中吧?可是如此豐茂的龍眼樹,結的子實在太多太多,旅途勞頓如何帶?只能裝一小瓶,不知道這一小瓶能夠放多久?能陪女人度過餘生嗎?


不知道,只希望這是“一瓶天眼水”,即便融化了也是化成天眼,能夠看準今生來生路,能夠一直“尚待月圓時”,等待着相逢相識相知的輪迴。

也許,下一輩的線索便是“飄香苦萬里贈”一枝龍眼花,就像陸凱自江南寄梅花一枝給范曄一樣溫馨?也許像三生石故事中李源與圓澤禪師十二年後相會,牧童以《竹枝詞》爲暗語,而這位種下龍眼樹的女子和龍眼樹真正相會時則以此詞爲暗語?

也許,這位種下那棵龍眼樹的女子擔心自己忘記了與桂圓樹之約,而請了“妙畫仙師”畫下記憶中的龍眼樹?


可是,萬一請的是一個神奇的畫師,能像傳說中的顧愷之一樣,即便將一櫥畫寄給桓玄,可是多年後,卻只剩下封題如舊,但畫已幻變飛仙而去,該如何是好?


可是,即便圖畫去,“且放窗”,就由着它去吧,不如“先細裁詩",留下詩詞則再也無憂矣。


是啊,即便殘酷的生活剝奪了你所在乎的人、事、物和鮮活的記憶,卻永遠剝奪不了你用真心澆灌的詩詞!!

也許,每一年“落日暑氣深,正是鮮食”龍眼時,這位種下那棵龍眼樹的女子都會想起她生命中出現過又消失的龍眼樹……

箋    注

出山小草:源自小草出山。本指隱者出仕,或用於自謙。如陸游《初拜再領祠宮之命有感》:“小草出山初已誤,斷雲含雨欲何施。”此處代指種下那棵龍眼樹的姑娘遠嫁他鄉。

天眼:源自《大智度論》卷五:“於眼,得色界四大造清浄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衆生諸物,若近,若遠,若麁,若細,諸色無不能照。”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預覩未來。” 另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說。詩文中常用以指月亮。

飄香苦萬里贈:源自 陸凱與范曄的友誼故事。陸凱自江南寄梅花一枝給好友范曄,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圖畫去,且放窗、先細裁詩:反用辛棄疾《水調歌頭·和鄭舜舉蔗庵韻》:“好鎖雲煙窗戶,怕入丹青圖畫,飛去了無蹤。”按《世說新語·巧藝篇》注引《續晉陽秋》載,顧愷之曾以一櫥畫寄給桓玄,桓玄珍藏了多年,後來開櫥取畫,發現封題如舊,但畫已幻變飛仙了。

備    注

1、此詩詞押中華新韻,畢竟新時代需要使用一些新詞彙。按史達祖的【玉簟涼·秋是愁鄉】格式填詞,並已通過“詩詞吾愛網”的在線檢測。

2、圖源自網絡。

3、以上的解讀是在寫詩時的所思所想。一是爲了讓更多的人能看懂並喜歡上中華古典詩詞;二是爲了哪一天自己再失憶時能夠看懂自己所寫的詩詞。因而,若只願沉浸於詩詞世界的讀者可忽略不看。

4、不過,事後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啓示,而且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從多個出發點進行解讀,或許這正是寫中華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

5、自聽了餘秋雨先生關於《秋雨書院:中國文化必修課》的講座後,不再糾結詩詞後面的白話文是該起名爲”創作背景“還是”詩詞自評“。中華古典詩詞是思想的禮花,後面的白話文則是思想的禮花引發的歡宴。也就是說中華詩詞+現代散文就是士兒的個人標籤。

6、以詩爲史,記錄生活的痕跡,見證蛻變的年代。艾略特在一九三0年爲約翰遜博士的《倫敦》和《人生希望多空幻》兩首詩的合訂本作序時寫道:“不管人們願意與否,他們的感受性是隨時代而變化的,但是隻有天才人物才能改變表現的方式。很多二流的詩人之所以是二流的,就是因爲他們缺少那種敏感和意識來發現他們與前一代人感覺不同,必須使用不同的詞彙。”——告誡自己既要有傳承也要有創新,更要有代表我們時代的語言。

7、詩人華茲華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詩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開心的人的更加快樂,好讓白天的陽光更明媚;教導年幼者及各年齡層有仁愛之心的人學會真正地觀察、思考和感受,讓他們在行動和心靈上更有德性。這就是它們的職責,我相信在我們作古多年後,它們仍會忠實地完成這個使命。”——以此共勉。

8、生活還有中華詩詞這個心理醫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