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程初識

原文鏈接:http://www.sohu.com/a/237171690_465221

一 什麼是進程和線程

進程是什麼呢

直白地講,進程就是應用程序的啓動實例。比如我們運行一個遊戲,打開一個軟件,就是開啓了一個進程。

進程擁有代碼和打開的文件資源、數據資源、獨立的內存空間。

線程又是什麼呢?

線程從屬於進程,是程序的實際執行者。一個進程至少包含一個主線程,也可以有更多的子線程。

線程擁有自己的棧空間。

有人給出了很好的歸納:

對操作系統來說,線程是最小的執行單元,進程是最小的資源管理單元。

無論進程還是線程,都是由操作系統所管理的。

 

二 Java中線程具有五種狀態:

初始化

可運行

運行中

阻塞

銷燬

這五種狀態的轉化關係如下:

但是,線程不同狀態之間的轉化是誰來實現的呢?是JVM嗎?

並不是。JVM需要通過操作系統內核中的TCB(Thread Control Block)模塊來改變線程的狀態,這一過程需要耗費一定的CPU資源。

 

三 進程和線程的痛點

線程之間是如何進行協作的呢?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生產者/消費者模式

若干個生產者線程向隊列中寫入數據,若干個消費者線程從隊列中消費數據。

如何用java語言實現生產者/消費者模式呢?

讓我們來看一看代碼:

public class ProducerConsum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 Queue<Integer> sharedQueue = new LinkedList();
Thread producer = new Producer(sharedQueue);
Thread consumer = new Consumer(sharedQueue);
producer.start();
consumer.start();
}
}

 

class Producer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QUEUE_SIZE = 5;
private final Queue sharedQueue;
public Producer(Queue sharedQueue) {
super();
this.sharedQueue = sharedQue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nchronized (sharedQueue) {
while (sharedQueue.size() >= MAX_QUEUE_SIZE) {
System.out.println("隊列滿了,等待消費");
try {
sharedQueue.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haredQueue.add(i);
System.out.println("進行生產 : " + i);
sharedQueue.notify();
}
}
}
}

 

class Consumer extends Thread {private final Queue sharedQueue;

public Consumer(Queue sharedQueue) {
super();
this.sharedQueue = sharedQue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synchronized (sharedQueue) {
while (sharedQueue.size() == 0) {
try {
System.out.println("隊列空了,等待生產");
sharedQueue.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int number = sharedQueue.poll();
System.out.println("進行消費 : " + number );
sharedQueue.notify();
}
}
}
}

這段代碼做了下面幾件事:

1.定義了一個生產者類,一個消費者類。

2.生產者類循環100次,向同步隊列當中插入數據。

3.消費者循環監聽同步隊列,當隊列有數據時拉取數據。

4.如果隊列滿了(達到5個元素),生產者阻塞。

5.如果隊列空了,消費者阻塞。

 

上面的代碼正確地實現了生產者/消費者模式,但是卻並不是一個高性能的實現。爲什麼性能不高呢?原因如下:

1.涉及到同步鎖。

2.涉及到線程阻塞狀態和可運行狀態之間的切換。

3.涉及到線程上下文的切換。

以上涉及到的任何一點,都是非常耗費性能的操作。

 

四 什麼是協程

協程,英文Coroutines,是一種比線程更加輕量級的存在。正如一個進程可以擁有多個線程一樣,一個線程也可以擁有多個協程。

最重要的是,協程不是被操作系統內核所管理,而完全是由程序所控制(也就是在用戶態執行)。

這樣帶來的好處就是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會像線程切換那樣消耗資源。

既然協程這麼好,它到底是怎麼來使用的呢?

由於Java的原生語法中並沒有實現協程(某些開源框架實現了協程,但是很少被使用),所以我們來看一看python當中對協程的實現案例,同樣以生產者消費者模式爲例:

這段代碼十分簡單,即使沒用過python的小夥伴應該也能基本看懂。

代碼中創建了一個叫做consumer的協程,並且在主線程中生產數據,協程中消費數據。

其中 yield 是python當中的語法。當協程執行到yield關鍵字時,會暫停在那一行,等到主線程調用send方法發送了數據,協程纔會接到數據繼續執行。

但是,yield讓協程暫停,和線程的阻塞是有本質區別的。協程的暫停完全由程序控制,線程的阻塞狀態是由操作系統內核來進行切換。

因此,協程的開銷遠遠小於線程的開銷。

 

五 協程的應用

有哪些編程語言應用到了協程呢?我們舉幾個栗子:

Lua語言

Lua從5.0版本開始使用協程,通過擴展庫coroutine來實現。

Python語言

正如剛纔所寫的代碼示例,python可以通過 yield/send 的方式實現協程。在python 3.5以後,async/await 成爲了更好的替代方案。

Go語言

Go語言對協程的實現非常強大而簡潔,可以輕鬆創建成百上千個協程併發執行。

Java語言

如上文所說,Java語言並沒有對協程的原生支持,但是某些開源框架模擬出了協程的功能,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一看Kilim框架的源碼:

https://github.com/kilim/kili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