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用500裏地做誘餌,齊王建目光短淺入秦朝拜,最終被餓死!

齊王建是一個軟弱無能的君主,他沒有遠見卓識,更無胸無大志,是他拱手將齊國讓給了秦國,這麼說,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秦國和趙國在長平大戰的時候,趙國向齊國借糧,齊王建沒有同意。

另外周子曾力勸齊王建要聯合趙國,一起對抗秦國,如果趙國亡了,齊國也是會遭受同樣命運的,齊王建還是沒有聽。

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齊王建是優柔寡斷,對未來國家命運的走勢,缺乏主觀明智的預判性。

就是因爲齊王建的這種性格,導致了被秦王活活餓死的悲劇。

齊王建將要去秦國朝拜秦王。齊都臨淄西門的司馬官橫戟擋在他的馬前,問了一個問題。

擁立您爲王,是爲了國家社稷,還是爲了大王您本身呢?

齊王建入朝於秦,雍門司馬橫戟當馬前曰:“所爲立王者,爲社稷耶?爲王耶?”《戰國策•齊策六》

齊王建的回答,也是很乾脆的,當然是爲了國家社稷。

雍門司馬的一個反問,讓齊王建意識到了自己考慮問題,所欠缺的全局意識。更準確的說,就是齊王建是很自私的。

司馬曰:“爲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 《戰國策•齊策六》

這擲地有聲的言論,也使得齊王建意識到了自己所做事情的不足,於是就調轉車頭,回宮去了。

當即墨大夫得知司馬勸諫齊王建,而齊王建聽從了,感覺齊王建能以國家大事爲重,是一個能成就大事的人,於是就入宮朝見齊王建。

即墨大夫的一番陳詞,可謂慷慨激昂,而且是有理有據,但凡齊王建能胸懷大志,是一定會點醒齊王建心中的烈火,向着強國的目標邁進的。

但可惜的是,即墨大夫只是對牛彈琴,一番真知灼見就這樣付諸東流了。

即墨大夫的想法就是:

齊國土地方圓有數千裏,大軍數百萬。

趙、魏、韓三國的大夫們都不願爲秦國謀利,而在東阿、鄄城兩地之間聚集了百數十人。大王如果與趙、魏、韓三國聯合,就有100萬之衆,就能收復三晉被秦國所奪取的故土,還可以攻進秦國東邊的臨晉關;

夫三晉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間者百數,王收而與之百萬之衆,使收三晉之故地,即臨晉之關可以入矣; 《戰國策•齊策六》

另外楚國的大夫也是不願意爲秦國效勞的。在我們齊國的城南邊上,也召集了百十來人,大王如果和楚國聯合,又有100萬大軍去收復楚國被秦國所佔領的失地,更主要的是,還可以攻進秦國南部的武關。

鄢、郢大夫,不欲爲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數,王收而與之百萬之師,使收楚故地,即武關可以入矣。 《戰國策•齊策六》

如果是這樣的話,齊國的就可以樹立起威名,一鼓作氣滅掉秦國也是有可能的。

大王您現在卻捨棄了南面稱王的機會,卻去西面臣事於秦國,實在是替大王覺得惋惜和不值得。

但是,齊王建卻沒有聽從即墨大夫的建議。

秦王派賓客陳馳誘騙齊王建入朝拜見秦王,約定送給齊王建方圓500裏的土地。

秦使陳馳誘齊王,內之,約與五百里之地。 《戰國策•齊策六》

可嘆的齊王齊王建!目光短淺讓他走上了不歸路。

齊王建沒有聽從即墨大夫的建議,反而採納了陳馳的欺騙之辭,於是就去了秦國。

到了秦國,秦王就將他拘禁在邊遠的共邑的松柏林中,還不給齊王建提供食物,最後被活活的餓死。

齊王不聽即墨大夫而聽陳馳,遂入秦。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 《戰國策•齊策六》

齊王建最終被活活餓死,與他優柔寡斷,毫無膽識有很大的關係。

當別的被滅的國家,都拭目以待,希望齊國能夠憑藉自己的強大,幫助他們復國,這可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但是,齊王建的做法,卻讓他們失望了。

參考文獻:《戰國策•齊策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