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他仿了一幅《清溪待渡圖》,就能拍出3000餘萬的天價

爲什麼他仿了一幅《清溪待渡圖》,就能拍出3000餘萬的天價?

文/錢毛毛


王鑑是清初著名的一位畫家。他出身於官宦世家,但是家族中雖有人在朝野官居高位,但是這依然不影響整個王氏家族在藝術文化修養的提升。

得益於良好的生活的背景,所以王鑑學畫之時他本人是見識到很多在當時社會已經難尋的古畫真跡的。王鑑在繪畫上深受當時主流畫風的影響,他喜歡摹古作畫,同時在創作上也喜歡模仿古畫的中的古樸韻味。這在當時的繪畫界也是一種很常見的事情。

也正是因爲這些摹古繪畫創作的影響,隨意即使一些古畫真跡在現如今已經絕跡,但是透過這些仿畫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看出很多絕跡古畫中的美景所在。

古時候很多畫家無論是摹古,還是創作畫作,他們本人都是喜歡那種篇幅有限的畫作內容的創作,很少去畫那種巨幅山水畫作,一則是巨幅畫作比較費時,二則很容易暴露自己技法之弊。

但是,這些對於繪畫技法深厚的畫家而言,無論是創作小幅的畫作,還是創作長篇大幅的鉅作,他們依然可以遊刃有餘。在王鑑流傳下來的衆多作品中,其中就有一副鴻篇鉅作,這幅畫就是《清溪待渡圖》,通篇1米寬,2米多長。這幅畫中幾乎彙集王鑑所有高超的繪畫技法。

透過這幅畫我們可以看出,畫中意境古樸清新,簡約淡雅,氣韻表現得十分到位。其重要看點主要在畫中之景,溝壑縱橫,溪流蜿蜒,山間的樹與林中的人相互掩映、相互襯托,將我國古代的美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更重要的是,這幅技法嫺熟、意境優美的畫作,竟然是王鑑仿的宋代知名畫家巨然的作品,但是即使是仿作,其自身應有的藝術價值也是無可限量的,這幅畫曾在拍賣會上拍出了3000餘萬的高價。

—END—

本文系陳曉輝美術館作者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爲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更多書畫資訊,請關注本館公衆號:每天看書畫,心情麼麼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