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賈榮志:山水畫意境的營造很重要,首先要回答好“三問”

圖文/賈榮志

山水畫,是需要意境營造的。

有意境的山水畫,纔會打動人感染人,讓人駐足品味,久久不願離去。

致所以產生這樣的效果,大體可理解爲,一個畫家,通過對自然素材的取捨利用,將自身的主觀情感,或抒情,或聯想,通過筆墨表達,與讀者在思想層面產生了共鳴。

關於意境,古人多有論述,比如,唐代王維的“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曼妙之境,北宋郭熙的“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四可之境,並強調,以可遊和可居爲最高境界。還有清代笪重光的“實景,真景,神景”之境。

試想一下,讀者在看到畫家的作品時,能夠細細的去品味,其實就是讀者的思想在隨着作者營造的意境,在畫中行,畫中游,甚至產生了“可居”的想法。

要想賦予作品意境之美,構思與立意是首當其衝的。

山水畫作品的意境如何,格調的高低與否,直接與畫家本人的創作理念、審美修養、學識水平、筆墨技法,生活閱歷、人格品行等因素密切相關。

可以說,意境是畫家本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在此基礎之上,在創作前需要做精心的構思與立意準備。

基本的要求是意在筆先,成竹在胸,唯此方可落墨。

我們常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就是這個道理。有了想畫畫的衝動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構思畫什麼怎麼畫。

構思,是創作前的一場頭腦風暴,也是一場意識上的一次從頭到尾的創作演習。

在腦海裏,要將所有的知識儲備進行盤點和盤活。要有三問:

一問立意是什麼?爲什麼畫這幅作品,想通過作品傳達什麼樣的情感和訴求?是什麼感動了你,你就要這種感動傳遞給讀者。

二問選材是什麼?選什麼樣的素材,畫什麼樣的山,山石的結構如何安排,樹木是夾葉還是點葉,雲水如何體現,等等。

三問表現形式是什麼?通過什麼樣的形式,能夠達到最佳效果,是淺絳,還是重彩,是大寫意還是小寫意,綜合運用奇幻,秀美,蒼老,淋漓,雄厚,荒寒等手法表現主題。

總之,意境的營造必須經歷一個以情觀景、觸景生情、寄情於景,最後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奇妙境界的過程,需要在繪畫實踐中不斷的探索。下面的一組作品圖片,是我近些年着重意境的營造而創作的,希望能給朋友們以借鑑,請予批評指正。

賈榮志作品欣賞:

2015年  秋林逺黛      180CM×48CM

2015年   古木遙岑   180CM×48CM

2015年  江山高隱     180CM×48CM

2015年  月朧煙淡    180CM×48CM

白雲紅樹  136CM×68CM 2019年 

淡煙疏雨   136CM×68CM  2019年

 絕妙第一山  136CM×68CM  2017年

千山皆秀發  136CM×68CM

秋居圖  136CM×68CM 2019年

盛世之光  240CM×123CM 2019年

—END—

本文系陳曉輝美術館作者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書畫資訊,請關注本館公衆號:每天看書畫,心情麼麼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