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步,你需要了解的事情

風險就是懸在我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前幾天看了一本書《理財最重要的事》,作者是卡爾·理查茲,他是美國資深理財規劃師,也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在這本書裏,卡爾講述了他的一次慘痛經歷,故事是這樣的:在1999年的時候,科技股有段時間特別火,當時有很多人選擇了用房產抵押來獲取資金炒股。卡爾的朋友當時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他經常向卡爾描述科技的發展前景有多麼廣闊,相應的,那些科技公司的股票將會有多麼大的上漲空間。

由於卡爾不太瞭解科技股,所以起初他一直在剋制着自己,不要去輕易投資那些不熟悉的領域。即使在當時,他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在勸說他機會稍縱即逝,錯過了這場東風他將來一定會後悔的,他依舊處於觀望狀態。可是,親眼看着那些股票的價格越來越高,買的人都賺了很多,他最終還是控制不住了。

經過考察,卡爾選了一支自認爲非常好的科技股,並投入了一大筆錢,而當時這隻股票也確實從100美元上升到了1300美元,他非常滿意自己的選擇。但沒想到的是,到了2001年3月,這支股票就跌破了25美元,卡爾損失慘重。

後來,卡爾將這支股票裱好了掛在牆上,用來時刻警醒自己莫要再次犯同樣的錯誤。就這件事情,卡爾跟讀者分享了這樣的心得:“當一個市場出現連最理智、最後忍耐者都加入的時候,就可能是這個市場到達頂峯的時刻,這時候就應該警惕了。

其實,在我周圍也有這樣的例子。如果大家炒股的話,可能經歷過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的那波牛市,當時指數升幅特別大,個股則普遍翻倍,不少中小盤股漲幅在4倍以上,牛市氣氛活躍,股票開戶數量激增,一度進入了人人談股市的時代。在那段時間裏,我身邊有很多從未接觸過股票的朋友大舉入市。

當時我的朋友圈裏,每天都能看到有人在曬當日收益,有好幾個朋友曬過日賺20萬的截圖。當時,連K線圖都看不懂的新股民,在市場上隨便撿幾隻股票都能獲得不錯的收益。很多朋友一夜暴富,自信心暴漲,有些人已經開始幻想自己馬上就要成爲下一個股神巴菲特,靠炒股就能實現財富自由。

我的朋友阿達也是其中的一個,他的經歷跟卡爾有些相似。由於從未接觸過股票,他一開始並沒有選擇入市,可是眼看着周圍的朋友每天都在曬收益,訴說自己賺了多少錢,他終於忍不住了。

他揹着家人把所有的存款都投入了股市,不止如此,還把房子抵押出去貸了50萬,他入場的時候大盤已衝破4000點,即將迎來那波牛市的最高潮。那段時間裏,看着自己持有的股票接連幾個漲停板,阿達很開心,每天都招呼幾個朋友去外面喝酒。好景不長,大跌的時候,他持有的那些股票根本賣不出去,資產嚴重縮水。

前段時間,幾個朋友一起聚餐,阿達神情依舊落寞。他告訴我,2015年賠的那些錢,他到現在都沒回本。

投資過程中,我們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通過上述故事,我想對大家說的是:

第一,控制自己的慾望,莫要貪戀。在風險面前,無盡的貪婪將會爲我們開闢一條通往深淵的路。

第二,過度的自信很有可能會讓我們付出慘重的代價。畢竟,任何人都無法預測未來,我們不是神,也不知道接下來金融市場會是怎麼樣的,所以,我們要管理好自己。

第三,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是很有必要的。我們應該對“風險——收益”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投資那些符合自己風險偏好的產品,定製適合自己的理財決策。

第四,對要投資的產品,建議大家先做下研究,瞭解產品背後的理論,不要輕易嘗試去投資那些不懂的領域。

我整理了市場上常用的理財工具,在接下來的時間內會逐步分享給大家。今天介紹的主要是貨幣現金類理財工具。

貨幣現金類理財產品

這類理財產品主要面向的是我們短期內主要花費的資金,它要應對的主要是通貨膨脹帶來的資金貶值問題。貨幣現金類產品的特點是流動性強,安全指數高,投資期限短。對於那些我們短期要用到的資金,投資這類產品不失爲一個很好的選擇。

當然,讀過我之前寫的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所以,這類產品的收益也不高,一般在5%以下。在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圖中,10%的那部分要花的錢,可以選擇投資這類產品。

貨幣現金類理財產品主要代表有貨幣基金、銀行儲蓄、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等。

貨幣基金

曾幾何時,餘額寶的興起帶來了一陣理財熱,向全民普及了貨幣基金這個概念,之後推出的寶寶類產品大都屬於貨幣基金的範疇。貨幣基金的投資標的主要有現金、短期銀行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國債、債券(不包括可轉債)、中央銀行票據等,這些投資標的投資期限短,風險較小,所以貨幣基金的安全性也較高。

今年以來,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一直在下降,現在,多數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約在2.5%左右。

銀行定期存款

目前,面向個人的銀行的儲蓄類產品有人民幣活期存款、人民幣整存整取存款(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三年、五年)、零存整取存款(一年、三年、五年)、整存零取存款(一年、三年、五年)、存本取息存款(一年、三年、五年)、定活兩便存款、協定存款、通知存款(一天和七天)。

本週我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介紹定期存款,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下。

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的起點較高,最低起售金額一般爲1萬元,大家可以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購買,也可以通過櫃檯。

銀行理財產品種類繁多,分類標準也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分類標準:

1.按幣種區分,可分爲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其中外幣理財產品折算爲人民幣最低起購金額也在1萬元以上。

2.按理財期限可以分爲短期理財產品(一年或一年以下)、中長期理財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銀行在售的理財產品基本沒有保本保息的。在資管新規出臺之前,銀行發行了大量的保本保息產品,對於購買此類產品的本金和利息,銀行是有相對應的責任。所以,在這種環境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絕大多數都能如期兌付本息,很少存在產品虧損的情況。

隨着資產新規的出臺,監管強調打破剛性兌付。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銀行理財新規”明確,銀行理財產品是指非保本型理財產品

當前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都會有一個基準收益率,而這個基準收益率只是參考收益率,實際收益率是在此基礎上上下浮動的。

銀行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等級的,這也是由於不同產品的投資標的不同故而其所承擔的風險不同導致的,下圖是一個風險匹配標準:

我們對上圖進行一個說明:

1.風險等級爲低的銀行理財產品期限較短(一年及一年之內),起購金額較低(一般爲1萬元起購),收益率一般在4%左右,較爲安全可保障,可以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櫃檯、直銷銀行購買。主要爲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資金拆借、信託計劃及其他金融資產等。這類產品就可以作爲我們日常流動資產配置的選擇。

2.風險等級較低的產品投資範圍跟風險等級爲低的產品差不多,投資範圍包含貨幣市場工具組合、債券類資產組合和其他固定收益類資產組合,主要爲現金、貨幣市場工具、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等商業銀行信用的資產、標準化債權資產、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等。這類理財產品購買途徑主要爲網銀、手機銀行、櫃檯、直銷銀行等。

3.風險等級爲中、較高和高的這類理財產品,投資標的物的風險等級跟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相符,風險較高。當然,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他們的預期收益也跟風險等級相關,風險越高,客戶可能獲得的利潤就越多(損失本金的可能性就越大)。這類產品投資標的包含債券(評級不是特別高的)、股票、外匯、商品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當然這些高風險的產品在整個投資中佔比是隨着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增高而加重的。

我們要知道,並非風險等級越高這類理財產品就越不好,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投資者,他們承受風險的能力是不同的,有風險偏好型,也有風險厭惡型,銀行設計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也是爲了向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人準備的。我們在購買理財產品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可以幫我們更精確的找到那些適合自己的產品

建議大家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能仔細閱讀一下產品說明書,對產品的投資範圍、類型、風險等級和不同投資標的物所佔的比重有個基本的瞭解,或者是諮詢工作人員,切忌盲目投資。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此,感謝大家的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