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精讀-吳震 txt,pdf,mobi,epub 電子書 下載

內容簡介

《精讀》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理學”之“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是一部中國哲學史上簡明而有代表性的儒家經典著作。《精讀》是關於的精細解讀,作者捨棄逐條逐句的解讀方式,主張明義理與通訓詁並重,並擇其要點、循其脈絡、扣緊義理。全書引經據典、論述嚴密、考據與義理並舉,從陽明思想遍歷的軌跡、陽明心學的確立、格物學說的重釋、知行合一的意義、良知學說的提出等方面,呈現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萬物一體”、“本體工夫”等爲架構的思想體系及其意義,爲世人全面、深入、系統地瞭解和理解“陽明心學”提供了切實有力的幫助,是研究王陽明思想的力作。

《精讀》是帶有專著性質的研習哲學經典的導讀性著作,通過批判性的閱讀——真正的“對話”——導引讀者思想之開啓。

精彩書摘

可見,雖說心體“卻虛”,但這是克就“氣之虛靈”而言,另一方面心之知覺正是“氣之虛靈”的功能表現,更爲重要的是,在這知覺作用的過程中,又有“理”的存在。所以歸根結底,朱熹之論“心”,是結合理氣來講的,一方面心是氣之虛靈,故心不是“一物”;另一方面心中自有實理,故心又不是一個“虛蕩蕩”②的空無。至於心與理及心與性的關係,則可以這樣表述:

心是虛底物,性是裏面穰肚餡草。性之理包在心內,到發時,卻是性底出來。

至此我們已經明白朱熹的幾層想法,對此陽明既有認同也有批評:(一)心不是性,當然也不是理,心與理毋寧是一種外在的涵攝關係,這一點引起了陽明的強烈反撥;(二)心與氣有家族相似性,但心不就是氣,因爲心“比氣,則自然又靈”,這一點陽明亦能認同,故陽明也用“虛靈”來描述心體;(三)但是心畢竟是“虛底物”,其本質須由性、理來規定,併爲“理”提供存在場所,這一點則非陽明所能認同。

以上是朱熹從心與性、心與理以及心與氣的關係這一角度對“心”之問題的基本解釋,若就心之本身而言,朱熹論“心”的基本義有二:“心”是人的知覺活動,同時“心”又是行爲的主宰。可以規約爲:前者爲心的“知覺義”,後者爲心的“主宰義”。所以他在討論《古文尚書》“心傳”四句時,曾明確指出:

心者,人之知覺,主於身而應事物者也。

應當說,這就是朱熹對“心”的一個確切定義,包含了知覺和主宰這兩層含義。只是又多了“應於事”這層含義,這一點對於朱熹來說也相當關鍵,只是這裏我們不宜就此展開討論,質言之,這是因爲在朱熹看來,佛學雖然也講“虛靈”,但佛學所講的“心”只是空無一物、虛靈寂滅之心,爲了與此區別開來,故朱熹特別強調了“應於事”這一觀點。總之,在“虛靈知覺”這一複合用語中,知覺是對心的根本規定,虛靈是對心的狀態描述,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

搜索關注公衆號 mwsx521 首頁回覆 0027 免費獲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