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磊兒考上清華,英子去了南大,你去了哪裏?

文 | 七天

欄目 | 高考

你的願望是什麼?

很多人並沒有願望,只是一廂情願而已,大部分孩子的理想和願望都是建立在家長的基礎上,小時候媽媽肯定就給灌輸,一定要考清華北大,這纔是有出息。這話可對可錯。

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這句話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在八九十年代,清華確實是最好的學校,而如今除了清華,還有很多985高等院校,不比清華差,雖然名氣還稍微差點,但是綜合實力也是首屈一指的。雖然這樣,家長們還是喜歡清華北大。

最近一部熱播劇《小歡喜》走入了大家的視線,表現的正是大家每天討論的應試教育,主要演繹的就是三個不同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一個是全部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的宋倩,一個是能和孩子心與心溝通的方圓夫婦,還有一個就是早出晚歸的季區長。三個不同的家庭,形成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也反襯出了現代家庭的各種社會形態。

尤其是宋倩家庭最爲突出,因爲是單親媽媽,拉扯一個孩子不容易,在母親的眼裏,孩子必須要考上清華,底線是最少是700分,在私下裏,宋倩也爲孩子託關係找到了北航,最後的底線了,如果考不上這樣的學校,可能就太辜負媽媽對英子的期望,總之,不管如何,不能出北京。

然而英子喜歡的是天文學,在國內,只有南京大學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只有那裏才能空閒下來可以去天文臺看看星空,只有那裏,才能既脫離媽媽的懷抱,還能讓自己獨立。所以,英子決心考南京大學,雖然困難重重,最後結局還是美好的,英子考上了南京大學,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還有一個家庭就是方圓夫婦,突然童文傑的外甥林磊兒來到她的家裏,家裏兩個孩子,完全不同的兩個性格,林磊兒是典型的學霸,而方一凡則不同,不僅學習成績不好,而且還油嘴滑舌,但是原生家庭比較好,和父母的關係也比較融洽,雖然平時比較頑皮,但還是比較聽父母的話。最後爲了藝考也是披荊斬棘。

林磊兒爲了圓媽媽的夢想,寄住在小姨家,每天初了學習什麼都不想,正像是方圓所說,這個孩子,除了大腦發育,其他都不發育,只是對學習比較認真,其他的事情似乎都不怎麼懂,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林磊兒考上了清華大學,在大家的印象裏,他的成績考入清華也自然不是難事。但是他這樣的家庭,考出這樣的成績,着實不容易。

最後的一個家庭就是季區長一家了,季楊楊對於這位空降的父親區長大人還是有很多不滿,但是通過後來的相處,孩子也逐漸理解了家長,最後的結果是出國留學了,可能這也是他自己最好的歸宿。

這三個家庭恰好反應了社會現存的三種形態,很多人都是宋倩這樣的人物形象,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某所知名學府,爲了孩子的前途,每天上高中輔導班,尤其是中考和高考階段,小孩子年紀不大,但是書包很大,每天徘徊在各種輔導班之間,讓人看了心疼。

再去看看我們歷屆的學霸,基本都是從來沒有讀過輔導班的,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而且很自覺學習,興趣愛好也很多,但是最後的結果確實清華北大,這可能就是物極必反的結果,給孩子太多壓力,反而並不能有好的結局,只有那些父母,類似於方圓家庭的教育,纔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上什麼樣的大學好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關係如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