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視頻基礎】(十一):YUV顏色空間之電視圖像的數字化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Mcb8V7oO2w1zTqKqPH0vkQ

上篇講到模擬彩色電視的電視制,理所當然,接下來就應該講數字電視的電視制。相對於模擬電視,數字電視的電視制,不僅僅包含傳輸圖像和聲音的方法,還包含圖像數據的壓縮,所以我們在稱呼數字電視的電視制時,通常改名稱爲數字電視標準,是不是很高大上。

不過在這篇,我們並不打算介紹數字電視標準,因爲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沒介紹,那就是從模擬電視,到數字電視的過度,圖像的表示是怎麼過度的?這樣說可能比較模糊,這裏有兩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模擬圖像和數字圖像。

我們應該都知道數字圖像,而且在文章裏也一直都在說,但是作爲它的前任,模擬圖像又有幾個知道的呢?

1、模擬圖像

模擬圖像這個詞,說起來可能很高端,但是它跟我們的關係其實很密切。我們小時候見到的膠片照相機、磁帶攝像機、和老式的膠片電影攝像機等得到的圖像,就是模擬圖像。模擬圖像也稱爲連續圖像,是因爲它所在的空間是連續空間,也即圖像在二維座標系中是連續變化的,可以理解爲圖像的像素點是無限小的點,平鋪在一起得到的圖像。

看完這段你可能理解的還不夠深刻,簡單點來說,它是沒有經過計算機處理的,由光學透鏡等物理設備直接獲取到的圖像。注意沒有經過計算機處理,是它的顯著特點,想想二零零幾年那個條件,就明白了。

在講電視機的發展史的時候,我們曾展示過模擬信號的波形,那也是模擬圖像的信號波形: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幾種都是模擬圖像的信號波形,可以看出,它的信號值也是連續變化的。在彩色電視制我們知道,模擬電視在傳輸它的時候,也是將圖像分成625或525行來傳輸的。那麼這些波形,也就是模擬圖像的一行行的數據,而波的相位、振幅等信息,代表了數據點的亮度和色差。

2、數字圖像

數字圖像我們之前可能很熟悉,但是熟悉的還不夠。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只知道數字圖像,是柵格化的圖像,也就是圖像是分成一個一個的像素點來表示的。但是我們還是沒說清楚,那個被柵格化的圖像是怎麼來的?而現在我們大概能猜到,那個圖像其實就是模擬圖像。

意思是:因爲計算機只能處理二進制數據,也就是0和1,所以計算機不能直接處理模擬圖像。那爲了在計算機上能處理圖像,該怎麼辦呢?那就應該將模擬圖像,進行圖像數字化,轉換成數字圖像,而圖像數字化也是接下來進行圖像壓縮、加濾鏡、背景虛化等處理的前提。

下面兩張圖,是數字圖像的信號波形,和模擬圖像和數字圖像的對比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數字信號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模擬圖像(左)和數字圖像(右)

3、圖像的數字化

可以想象,如果把一幅模擬圖像進行數字化,都需要哪些步驟。首先,肯定是將模擬圖像進行柵格化,分成一個一個像素點。然後呢,再把每個像素點的像素值,用二進制的顏色值表示出來,也就是RGB值分別爲多少。最後,因爲圖像數字化後的數據量非常大,我們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壓縮。

而這三個步驟,分別都有正規而高大上的名稱:採樣、量化和編碼壓縮。把這三個詞分別對照上面三個步驟,然後仔細想一想,就會豁然開朗,因爲它們描述的很準確。現在我們分別來說:

3.1 採樣

採樣實際上,就是用多少個像素點來描述一幅圖像,也就是圖像分辨率多大。在採樣的時候,通常有一個術語,叫做採樣頻率,指的是每秒採樣的採樣數目,它的計算方式爲:

採樣頻率 = 幀頻 x 每幀的行數 x 每行上的採樣數目

這個術語很好理解,不過關於採樣還有重要的知識,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4:2:0或4:4:4等採樣格式,後面再詳細介紹。

3.2 量化

表面上看,量化指像素值的量化,但它同時也表明了,一個像素點該採用多大範圍的值來表示。要知道,量化的結果,直接反映了圖像能夠容納的顏色總數。

量化也是把數字圖像和模擬圖像分開的關鍵步驟,因爲它把像素,分成色階來表示。比如假設RGB三基色的每一位,都用8位二進制表示,那麼每個像素,也是由0-255個色階表示。它不再是連續變化的,感覺上是階梯狀。

3.3 編碼壓縮

這個步驟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爲它直接影響到圖像或視頻的傳輸與存儲。也是後面我們要介紹的關鍵,視頻的編碼也是起源於此。

4、電視圖像的數字化

簡單說完圖像的數字化,我們開始這個話題。我們在前面幾篇文章知道,電視圖像是採用YCbCr、YUV、YIQ或RGB顏色空間的顏色分量來表示的。所以電視圖像的數字化,也通常稱爲分量數字化,它對每個顏色分量進行數字化。

因爲電視圖像的數字化,是在模擬電視的基礎上做的。而模擬電視本身的電視制自帶的,例如掃描行數、幀頻等參數可以沿用。我們只需要在傳輸之前,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即可,那怎麼轉換呢?就是剛纔說的,將每個顏色分量進行數字化。

而在數字化過程中,我們就需要上面說的三個步驟,採用、量化和編碼壓縮。爲了統一採樣格式、編碼參數和採樣頻率等信息,早在二十世紀80年代,國際無線電諮詢委員會(CCIR)就制定了彩色電視圖像數字化標準,稱爲CCIR 601標準。

後來,CCIR和國際頻率登記委員會(IFRB)合併,成爲現在的國際電信聯盟(ITU)無線電通信部門,簡稱ITU-R

所以CCIR 601標準,後來也稱爲ITU-R BT.601標準。該標準規定了,彩色電視圖像轉換成數字圖像時,使用的採樣頻率,以及RGB與Y’CbCr彩色空間之間的轉換關係。現在廣泛的應用在SDTV,也即標準清晰度電視上。

CCIR爲NTSC、PAL、和SECAM電視制,規定了共同的電視圖像採樣頻率:13.5MHz

對於PAL和SECAM制,採樣頻率爲:

f = 625 x 25 x N = 15625 x N = 13.5MHz 式中的N=864

而對於NTSC制,採樣頻率爲:

f = 525 x 29.97 x N = 15734 x N = 13.5MHz 式中的N=858

這裏的N代表了每一掃描行上的採樣數目。

下表給出了ITU-R BT.601推薦的採樣格式、編碼參數和採樣頻率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表中的採樣格式後面會單開文章詳細介紹。

後來到了1990年的時候,ITU-R BT.709發佈,成爲了高清晰度電視,也即高清電視(HDTV)應用的標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