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視頻基礎】(五):CIE顏色空間一之色調、明度和飽和度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u011399342/article/details/79656855

在寫圖像的時候我們知道,像素構成了圖片。那像素是什麼?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顏色點。那顏色怎麼表示?或者說怎麼度量?我們用眼睛感知到的顏色,又如何用數據表示出來呢?

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會按照這個思路進行介紹。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顏色的幾個相關術語

在寫圖像(一)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顏色是我們的視覺系統,對可見光的一種感知結果,感知到的顏色光波的頻率決定。

而感知結果是個特別模糊的詞,所以國際照明委員會(CIE,記住這個詞,後面會經常出現),對這些感覺做出了定義,用顏色的三個特性,來區分顏色,那就是色調、飽和度和明度。這是顏色固有的,截然不同的三個特性。

因爲制定的顏色的這三個特性,是按照主觀感知結果來制定的,所以應該比較好理解。

1.1 色調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色調錶示法

查看上圖,色調在顏色圓上用圓周表示,圓周上的顏色具有相同的飽和度和明度。看右圖,它是最容易把顏色區分開的屬性。它代表了視覺系統,對一個區域呈現的顏色的感覺。可以用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詞來描述。在術語上,把感知到的色調這種感覺,稱爲色彩。比如淺藍、深藍。黑、白、灰表示無色彩。就像我們常說的,沒有色彩的人生。

1.2 飽和度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半徑表示法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示例

如圖所示,沿半徑方向的顏色,具有相同的色調和明度,但他們的飽和度不同。飽和度是用來區別顏色明暗的程度,當一種顏色摻入其他光成分越多時,就說該顏色越不飽和。完全飽和的顏色,是指沒有摻入白光所呈現的顏色。

在實例中所示的七種顏色,具有相同的色調和明度,但他們的飽和度不同。左邊的飽和度最淺,右邊的飽和度最深。

1.3 明度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垂直軸表示法

明度是視覺系統,對可見物體輻射光或發射光多少的感知屬性。比如一支點燃的蠟燭,看起來要比在白熾燈下亮。這個詞比較偏重感知,不過可以對比色調和飽和度來理解。色調其實可以理解成我們常說的不同的顏色,而飽和度可以理解成顏色的強度。

它的值用0-10表示,在右側七種顏色中,它們具有相同的色調和飽和度,但是明度不同。底部的明度最小,頂部的明度最大。

因爲明度的主觀感覺值無法用物理設備測量,所以CIE後來定義了亮度(luminance),它表示單位面積上反射或發射的光的強度,這是一種可度量的表示方法,瞭解就行。

1.4 明度和飽和度區分

評論說,關於顏色的飽和度和明度,看了文章之後還是分辨不清楚。恩,我事後深深的想了下,這點確實非常重要,因爲明度和飽和度的區分,也是理解接下來顏色空間,以及顏色度量方法發展的關鍵。

所以接下來我準備用大白話,很明確的區分開顏色的這兩個屬性,在這裏我們首先要明白,CIE制定的顏色的這三個屬性,色調、飽和度、明度,他們是完全獨立的三個屬性,並且在描述一種顏色時,缺一不可。爲啥?接下來就明白啦

1.4.1 明度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描述明度,那就是天黑了和天亮了~

恩,說到這你可能豁然開朗了吧,如果還不明白,請往下看。

如果此刻藍天白雲太陽高照,請朝太陽的方向看,你會發現太陽旁邊的天空是白色的。然後逐漸移動你的視線,遠離太陽,你會發現天空越來越藍。如果你身懷特異功能,有一雙透視眼,能看到地球另一端,那麼你會發現,在太陽光線觸及不到的位置,也就是地平線以下,天空慢慢變灰、變暗、然後變黑。

這一過程就是隻改變明度,色調和飽和度不變時,顏色的變化。

說到這我們可能明白了,明度不就是光照嘛。沒有光,我們啥都看不見。

但是生活中我們可能不會太注意,光可不僅僅是影響看的見看不見這麼簡單。

就像上面所說的,從沒有光到極強光,顏色變化爲:黑->暗黑->暗->暗原色->原色->淺原色->白

一如上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飽和度垂直軸表示法

所以在顏色模型裏,我們通常描述明度的變化爲,0到10,也就是從黑到灰到白。而且當明度爲0,也就是黑色時,任何顏色都是黑色。當明度爲10,也就是白色時,任何顏色都是白色。

如果你會用PS,可以新建一個圖層,填充顏色爲紅色,然後把明度從黑移到白,來查看顏色的變化。如下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4.2 飽和度

說完了明度,再來說飽和度應該就比較好理解了。飽和度通俗的說,可以叫純度,或者顏色的鮮豔程度。它在半徑表示法上的表現就是,從飽和度0%到飽和度爲100%的過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半徑表示法

而當飽和度爲0時,我們看到的顏色,也就變成了明度的數值,也即黑白灰。

所以當固定明度爲一定數值(爲了能看見色彩,不能是0或10)時,飽和度從0%到100%變化的過程,直觀的來看,也就是從:一定數值的灰度->灰原色->淡原色->純原色

也即1.2節示例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示例

直白的來說,就是純紅,慢慢加入一定比例數值的灰色,最終變成了灰色。

教材裏說完全飽和的顏色,是指沒有摻入白光所呈現的顏色。這句話也是正確的,那要怎麼理解呢?

首先從顏色的定義來解釋,因爲顏色是我們對可見光的一種感知,而可見光屬於電磁波。如果我們看見的顏色,僅由一種波長的電磁波組成,那它就是完全飽和。

如果更直白一點,就是我們慢慢的加入的一定比例的灰色,其實也是一定比例的白光。

總結

如果在PS上打開拾色器,可以看到下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PS拾色器

這裏最左邊從下到上,是明度的變化。從右到左,是飽和度的變化。可以看到在圖的下方,當明度數值比較低的時候,飽和度的變化,引起的顏色變化很小。

明度和飽和度區分的重要性

要明白這點,首先得明白顏色的應用場合。其實想想也明白,我們都在什麼場景下會用到顏色?如果分成兩大類,一個就是顯示器,另一個,就是印刷品或畫畫等紙質操作。

顯示器就不用說了,它能很好的表現出色調、飽和度、明度等屬性,並且我們的顯示器,普遍都能調節亮度(明度)、飽和度,甚至對比度,所以能很好的模擬現實場景。而在紙質品上,現實場景的明暗關係,通過將明度轉換成從黑到白的顏料,然後在光照下觀看,也能很好模擬。

2、顏色空間

說完了上面這些,爲啥又跳到顏色空間了?有這個問題得先弄清楚,爲啥CIE要定義顏色的這幾個屬性,這就像我們在數學上,定義笛卡爾座標系一樣。在二維座標或者三維空間中,我們定義座標系,是爲了準確的定義,或者找出其中某個點,就像給家家戶戶上門牌號一樣。

而色調、飽和度、明度這幾個屬性呢,也是爲了在顏色空間中,準確的找出是哪一種顏色。

但是有一點,顏色空間由於歷史和科學的發展,產生了許許多多顏色空間,來描述顏色。

2.1 顏色空間和顏色模型有啥關係?

它們互爲同義詞,說白了,它們是一個東西,只不過在不同的場合,叫法不一樣而已。

顏色空間多數應用在數學場景下,通常用三維模型來表示,也就是代表三個參數的三維座標來指定,它描述了顏色在顏色空間中的位置。而這三個參數,並沒有直白的說明是什麼顏色,這得取決於它的座標。意思是你得拿着座標,到顏色空間中找到它,才知道是啥顏色。

例如HSB/HSV(hue, saturation, brightness/value)顏色空間,它直接用色調、飽和度、明度作爲座標軸。色調用角度標定,紅色爲0度,青色爲180度,飽和度用半徑大小表示,明度用垂直軸表示。這種顏色空間,現在應該很熟悉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HSB/HSV顏色空間

2.2 顏色空間的分類

顏色空間有設備相關和設備無關之分

因爲顏色的視覺效果,是基於設備和材料的。當設備和材料改變時,對應的顏色效果就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們稱這樣的顏色空間,爲設備相關顏色空間,如RGB和CMYK顏色空間。當不同呈色模式的設備來表現同一顏色時,對應的顏色數值是不同的。

而如在HSB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CIE Lab*顏色空間(後面會講),直接用一組數值來模擬人類的顏色視覺,而不是使用一組所需要的數值去驅動一個特定設備來生成顏色,其色彩數值與設備無關,所以這樣的顏色空間稱爲設備無關顏色空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